公元1053年,柳永客死湖北一青楼,死后却没钱下葬。一时间,大江南北的当红歌妓马

景铄看科技 2025-09-12 11:43:01

公元1053年,柳永客死湖北一青楼,死后却没钱下葬。一时间,大江南北的当红歌妓马不停蹄地聚集至此,纷纷自掏腰包替他送葬,甚至争相在他坟前痛哭不止。   柳永原名柳三变,出身于福建的官宦世家,少年时便展现出过人才华,立志通过科举博取功名,他二十多岁赴京应试,途经杭州时被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美丽吸引,滞留三年之久。   在那里,他写下了传诵千古的《望海潮》,将杭州的富庶与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以至于金主完颜亮读到后竟萌生南侵之意。   然而柳永的科举之路却异常坎坷,他多次参加考试,却屡试不第,传说在一次考试中,本已及第的柳永因为宋仁宗看到他的名字而落榜,仁宗皇帝说道:“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刻意将他的名字划去。   遭受如此打击的柳永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其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既是对命运的抗议,也是自我解嘲。   仕途无望的柳永开始流连于烟花巷陌,与歌妓乐工为伴,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专注于词的创作,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与歌妓们的关系并非寻常文人与风尘女子的交往,他真诚地尊重这些被社会轻视的女性,为她们创作词曲,描绘她们的美丽与才情。   在他的笔下,有“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的美如天仙的秀香,有“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的腰肢如柳的英英,还有他最喜爱的、“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的虫虫。   这些词作不仅让歌妓们声名鹊起,也为柳永赢得了空前的影响力,当时民间流传着“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的说法,歌妓们认为,若能获得柳永一词,身价便会倍增。   直到年近五十,柳永才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曾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等职,官至屯田员外郎。   为官期间,他清廉正直,深得百姓爱戴,在晓峰盐监任上,他写下了《煮海歌》,深刻描绘了盐工艰苦的生活,展现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然而柳永始终未能完全融入官场,他早年的经历和与歌妓的交往使他在士大夫阶层中声誉受损。   晚年柳永生活困顿,最终在湖北润州的一家青楼中潦倒离世,他死后无钱下葬,后事全由那些受过他恩惠的歌妓们操办,这些女子们不仅凑钱安葬了他,还在每年清明节相约祭扫他的坟墓,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吊柳七”或“吊柳会”的风俗。   柳永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出身官宦世家,却长期混迹市井、他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他渴望功名,却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但正是这种矛盾性,造就了他独特的文学成就。 参考资料:齐鲁壹点,2024年11月12日,《文坛趣话/柳永与虫娘:才子佳人催生千古《雨霖铃》》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景铄看科技

景铄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