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被诬陷偷拍案的二审结果出来了,果然又败诉了,其实之前就隐隐约约有预感,毕竟这算是第一起“男性维权”的案件,两个诬陷者从事发后一直都被保护得很好,将近三年时间只出现过一次,只有当事人追风小叶在不断坚持,工作没了,女友走了,名誉毁了,但这些却被视为没什么损失,最近还有一位女律师公然指责追风小叶,认为他太轴了,真的不明白这种话怎么会从一个律师嘴里说出来,难道维护自身权益就是轴吗,男性就该默默地承受委屈吗,希望追风小叶能够挺住吧。 一个普通人扛着“男性维权”的旗子走了三年,法院却告诉他“损失不大”。工作丢了不算损失?人格尊严被踩在地上不算损失?这判决让人寒心。法律本该是每个人的盾牌,怎么到了某些案子里,就成了选择性保护? 诬陷者从头到尾没露过几次面,仿佛整件事与她们无关。被诬陷的人反倒活得像个“罪人”,名字挂在热搜上,尊严扔进舆论漩涡。追风小叶失去的不仅是工作与爱情,更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尊严。一句“无明显损失”彻底否定了他的苦难。 更魔幻的是,居然有律师公开说他“太轴”。维护权益也叫轴?那法律条文难道是写着玩的?这位律师大概忘了,法律的本质是保障每个人的权利——不分性别。身为专业人士,说出这样的话,不仅是职业失格,更是对人权的漠视。 现实就是这么讽刺。明明被诬陷,却要自证清白;明明受了伤害,却被说成“小题大做”。难道只因为他是男性,就该沉默忍耐?性别从来不该是权利的分界线。任何人的名誉被侵犯,都该有一条清晰的法律退路。 回头看类似事件,诬告成本低到令人发指。某些人随手一拍、随口一骂,就能毁掉别人大半生。而被诬陷者往往维权无门、反遭二次伤害。法律若不拿出明确态度,就是在变相纵容恶意诬陷。 追风小叶的坚持,早已不仅是为自己讨个说法。他是在为所有被轻易贴上标签、被随意审判的普通人发声。告不下去,不是他的问题,是这个体系还远远不够完善。 我们不能总靠个体的“轴”去推动制度的进步。法律该跟上现实,舆论也该学会公正。不是每一个维权者都该成为烈士,但每一个声音都值得被认真聆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成都地铁偷拍案二审维持原判新闻里强调对方道了三次歉,但仔细看细节:第一次在警务室
【2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