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贵阳的一家国有银行网点,一场围绕 40398 元存款的继承纠纷,让市民刘女士(化名)与银行对簿公堂。刘女士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一张老式存折,显示余额为 40398 元,她持继承公证书前往银行取款,却被告知这笔钱已在三年前被他人取走。当刘女士要求银行出示取款凭证时,对方以 “涉及客户隐私” 为由拒绝。这场看似简单的取款纠纷,核心争议在于 “银行是否尽到审慎审查义务” 以及 “取款记录的举证责任归属”。 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 2024 年 2 月。刘女士的母亲王老太(享年 82 岁)因病去世,在整理遗物时,她从一个旧木箱的夹层中发现了一张 1998 年开户的活期存折,开户行是中国工商银行贵阳某支行。存折最后一笔记录显示,2018 年 10 月存入 3000 元后,余额为 40398 元,此后再无交易记录。由于母亲晚年患阿尔茨海默症,从未提及这笔存款,刘女士遂作为唯一继承人,向公证处申请了继承权公证,确认由其继承该笔遗产。 3 月 15 日,刘女士携带身份证、继承权公证书及存折来到银行网点。柜员查询系统后告知,该账户已于 2021 年 5 月办理了销户手续,账户内余额 40398 元已被取走。刘女士当场提出质疑:“我母亲当时已经卧床不起,怎么可能亲自来取款?” 柜员回复称 “可能是委托他人代办”,但拒绝提供具体取款记录和代理人信息。 多次沟通无果后,刘女士向银行客服投诉,得到的回复仍是 “系统显示已销户,无法办理取款”。银行工作人员私下表示,由于存折年代久远,部分纸质凭证可能已归档销毁,且涉及已故客户信息,不便随意查询。刘女士认为银行在推卸责任,怀疑存在内部操作漏洞,遂于 4 月向贵阳市云岩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银行支付存款本金 40398 元及相应利息(按活期利率计算至判决生效日)。 庭审中,刘女士的代理律师指出,根据《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刘女士作为合法继承人,持有效公证书要求取款,银行应当配合;若主张存款已被取走,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取款行为的合法性,包括取款人身份信息、签名确认凭证等。 银行的代理律师则辩称,根据《储蓄管理条例》,储户支取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代取人需持本人身份证和储户身份证办理;但活期存款的支取相对简便,若储户设置了密码,代理人凭密码即可取款。本案中,系统记录显示该账户于 2021 年 5 月通过密码验证后销户,符合操作流程,银行已尽到审核义务。至于具体取款人信息,因涉及个人隐私,不便公开,但可向法院提交书面说明。 法院审理期间,依法调取了该账户的销户档案。银行提供的《个人业务凭证》显示,2021 年 5 月 12 日,一名自称 “王老太儿子” 的男子办理了销户手续,凭证上有 “王某” 的签名,但未留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也无王老太的授权委托书。经核实,王老太夫妇仅生育刘女士一子,并无其他子女,“王某” 的身份信息无法查实。 法院认为,银行在办理大额取款及销户业务时,未严格审核代理人的身份真实性及授权情况,存在明显过错。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银行作为储蓄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未能举证证明取款行为的合法性,应当承担支付存款本息的责任。 最终,法院一审判决银行在判决生效后 10 日内,向刘女士支付存款本金 40398 元及利息(自 2021 年 5 月 12 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计算至实际支付日)。判决书中特别强调:“银行对储户存款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在办理代理取款业务时,必须严格审查代理人的身份及授权手续,仅凭密码支取大额存款并销户,不能免除其审慎审查责任。” 银行不服一审判决,以 “密码是储户资金安全的重要保障,凭密码取款视为本人操作” 为由提起上诉。2024 年 9 月,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此案判决后,贵州省银行业协会组织专题培训,要求各银行强化代理取款业务的审核流程,尤其是针对老年客户、大额资金的支取,必须留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及授权证明,杜绝类似漏洞。 刘女士在拿到执行款后表示:“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关乎母亲的心血和银行的信誉。希望银行能吸取教训,别再让其他储户遇到这种麻烦。” 法律界人士表示,此案的典型意义在于明确了银行在储蓄合同中的举证责任,当储户主张存款未支取时,银行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取款行为的合法性,否则应承担赔付责任。 这场历时半年的纠纷,不仅为储户维权提供了参考,也警示金融机构需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在保障储户隐私的同时,更要坚守资金安全的底线。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定期整理家中的金融凭证,及时了解账户状态,也是防范类似风险的重要手段。
上海,女子为了尽孝,将老母亲接到家里照顾。几年后母亲撒手人寰。女子为母亲办理后事
【71评论】【38点赞】
就在你附近
它看见老人80多岁了,加上长时间没动静,嘻嘻,冒名取现金,赚了!
把酒醉清风 回复 09-11 19:36
这就是大数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