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一个农民给解放军带路,聊天时提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哥哥,连长吃惊的问:

帝王八卦 2025-09-11 14:50:14

1947年,一个农民给解放军带路,聊天时提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哥哥,连长吃惊的问:“你说的陈锡联,不会是我们的司令员吧?” 这天,解放军刘、邓大军六纵的一个先头连,因对大别山的地况不熟悉,因此找了一个当地的老乡,让他充当向导。 向导在带路时,在和战士聊天时,一个战士随口问道:“老乡,你家里都有什么人?” 向导说了家里的情况后,又带着几分自豪的语气说:“我还有个哥哥。当年他跟着红军走了,算到现在,都快有十八年没回过家了。我这个哥哥很厉害,前些年我在报纸上看到消息,说他当了团长,把日本人的机场给炸了呢。” 战士们听到这话,纷纷对视一眼,眼神里满是意外与震惊,走在前头的连长是个老八路,他听后连忙问道:“老乡,你哥哥叫什么名字?” 向导说:“他本来叫陈谱庆,加入红军后改了名字,叫陈锡联,你们听说过没有?” “陈锡联?!” 这三个字一出口,战士们吃了一惊,他们怎么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那可是三纵的司令员啊,当年在忻口会战中,就是他率领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一口气炸毁24架日机。 谁能想到,眼前这位农民,竟然是陈锡联的亲弟弟。连长不敢耽搁,连忙派两个战士火速赶回纵队司令部报信。 六纵政委杜义德听了战士的报告后,连忙给三纵临时指挥所打去电话,兴奋的对陈锡联说:“老陈,你弟弟找过来了!” 陈锡联问:“老杜,你说什么?我弟弟?他怎么会到这里来?” 杜义德急忙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讲了一遍,陈锡联听后,眼眶当时就红了,心中的激动与喜悦,实在难以用言语形容。 第二天上午,陈锡联站在指挥所门口提前等候,目光紧紧锁定着远处蜿蜒的山路。 终于,两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缓缓出现在视线里 ,一个年轻些的人搀扶着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老太太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却一直努力睁大眼睛,朝着指挥所的方向张望。 陈锡联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大步流星地冲了过去,“扑通” 一声跪在老太太面前,哭着说:“娘,儿子不孝!让您受苦了!这十八年里,儿子连一天孝都没尽过。” 老太太伸出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陈锡联的脸颊,激动的说:“谱庆,是娘的谱庆啊!长高了,也长壮实。” 站在一旁的弟弟看着母子二人重逢的场景,也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周围的战士们围在旁边,有的悄悄转过身去擦拭眼角,有的偷偷用手背抹了把脸 。 陈锡联把母亲和弟弟请进指挥所,吩咐炊事班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还蒸了几个馒头 。 母子三人围坐在土炕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了这十八年的点点滴滴。 母亲告诉陈锡联,这些年家里全靠乡亲们的照料;弟弟说,他这些年一直没放弃打听哥哥的消息,听说解放军来到了大别山,就想着说不定能在这里遇到,没想到真的梦想成真了。 陈锡联则讲述着自己参军后的经历,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到八路军的团长,再到如今的纵队司令员。 然而,团聚的时光总是格外短暂,作战参谋匆匆赶来报告:部队要按照既定计划转移,下午必须准时出发。 临走的时候,陈锡联一直把母亲和弟弟送到山口。老太太站在路边,挥舞着干枯的手臂,大声喊道:“谱庆,照顾好自己!” 陈锡联转过身,快步朝着部队的方向走去,不敢回头,他怕母亲看到自己眼中的泪水,更怕自己会忍不住留下来再多待几天。 后来,陈锡联在回忆录中写道:“1947年的那次重逢,是我在战争岁月里温暖的记忆。母亲的叮嘱,弟弟的牵挂,让我更加清楚自己打仗的意义, 为了千千万万个像母亲一样的老人,能安享晚年;为了千千万万个像弟弟一样的农民,能安心耕种。” 这段 “大别山向导竟是陈锡联亲弟” 的故事,在部队中广泛流传,成为战火纷飞岁月里一段动人的佳话。

0 阅读:116

猜你喜欢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