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定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光速宣布! 2025年9月9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任命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为新任总理。此时距离前总理贝鲁因预算案受挫辞职仅过去24小时,这已经是马克龙执政八年来的第七次总理更替,也是短短一年内的第三次政府重组。 消息传出时,巴黎股市的欧元汇率在十分钟内微涨0.3%,而街头随机采访的民众中,有六成表示“从没听说过这位新总理”。 这场闪电般的人事变动,不仅是法国政坛的又一次震荡,更折射出这个欧洲大国在内政外交困局中的艰难转身。 勒科尔尼的名字对多数法国人来说确实有些陌生,但在马克龙的核心团队里,这位1986年出生的政治家却是不折不扣的“常青树”。 从海外领土事务部长到国防部长,他是唯一一位在马克龙政府中从未间断任职的内阁成员。马克龙的这个选择并非偶然,熟悉法国政治的观察家指出,勒科尔尼最突出的能力是“在鸡蛋上跳舞”。 2018年黄背心运动席卷全国时,正是他担任“国民讨论协调官”,用三个月时间组织了超过1.2万场公众对话,最终让这场持续半年的社会危机逐渐平息。 当时马克龙就评价他“总能在混乱中找到平衡点”,如今面对同样棘手的预算僵局,这份危机处理经验显得尤为珍贵。 摆在勒科尔尼面前的首要任务,是那份让前任总理黯然下台的2026年预算案。法国现在的财政状况已经到了必须踩刹车的地步,政府每年花的钱比收的税多出一大块,这个缺口占经济总量的比例接近6%,是欧盟规定上限的两倍。 为了填补这个窟窿,预算案里提出了不少得罪人的措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再随物价上涨,全国要减少3000个公务员岗位,连二战胜利纪念日这样的公共假日都可能被取消。 这些措施听起来抽象,却实实在在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 马克龙选择勒科尔尼,更深层的考虑可能藏在外交政策的棋盘里。今年5月,马克龙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希望欧洲和亚洲建立新的合作联盟,在大国竞争中保持战略自主。 这个主张需要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做支撑,而勒科尔尼的国防背景恰好能衔接内政与外交。作为一直主张增加军费的国防部长,他在预算案中明确表示,防务开支和债务偿还“不应受支出冻结影响”。 这意味着当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不得不勒紧裤腰带时,军费却能逆势增长,这种资源分配的优先级已经引发不少争议。 有关人士算了笔账,法国计划增加的50亿欧元军费,足够给全国退休人员发半年的物价补贴。 勒科尔尼要处理的政治残局远比数字显示的更复杂。国民议会里,左翼、中间派和极右翼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任何法案都需要跨党派支持才能通过。 极左政党“不屈法兰西”已经放出话来,要提交对新总理的不信任案,而极右翼国民联盟虽然嘴上批评这是“总统亲信的又一次上位”,但其代表却暗示可能在预算谈判中“有条件合作”。 这种微妙的平衡让勒科尔尼的处境像走钢丝,既要争取极右翼支持预算案,又不能得罪左翼选民,稍有不慎就可能重蹈前任覆辙。 有分析认为,马克龙其实是把最难啃的骨头丢给了最信任的人,一旦预算案通过,总统将收获政绩;如果失败,承担责任的则是总理。 法国政治的这种怪圈由来已久。频繁更换总理看似是解决危机的办法,实则暴露了体制的深层问题。相比德国政府动辄数月的组阁谈判,法国的“闪电换帅”看似高效,却让政策失去了连贯性。 当民意支持率下降时,更换总理成了最简单的应对手段,但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勒科尔尼虽然有协调各方的能力,却改变不了法国“高福利-高税收-高债务”的恶性循环。 二战后建立的社会福利体系,在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难维持,政府要么继续借钱维持福利,要么削减福利引发抗议,陷入两难境地。 勒科尔尼的个人风格或许能带来一些新变化。媒体评价他“懂得在强硬和温和之间切换”,在处理黄背心运动时,他既能直面抗议者的怒火,也能耐心倾听基层诉求。 这种特质在预算谈判中可能发挥作用,他已经表示会“带着尊重与所有政党对话”。但习惯了高福利的法国民众是否愿意妥协,还是个未知数。 接下来的几周将是关键考验。勒科尔尼需要在组建新内阁的同时,迅速修改预算案争取更多支持。他可能会小幅调整福利削减幅度,用更柔和的方式解释紧缩政策的必要性,同时利用自己与极右翼的良好关系争取关键票数。 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而市场不会给法国太多时间。国际评级机构已经警告,如果预算案不能按时通过,可能下调法国的信用评级,这会让政府借钱的成本更高,陷入更难挣脱的债务陷阱。 这位法国历史上少有的“80后”总理,肩负着打破政治僵局的重任。马克龙的信任、市场的期待、民众的疑虑,都压在他的肩上。 这场闪电任命能否真正解决法国的财政困局,还是会成为又一次短暂的政治表演,整个欧洲都在密切关注。 资料:光明网,定了:是位“85后”!马克龙光速任命法国新总理
法国开始炸锅了!马克龙着急的要跳墙了援助乌克兰上千亿美元,现在要削减财政
【16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