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谈粉丝追星围堵高铁站流量黑产解剖——从开封北站围堵看资本如何炮制"虚假

老四误我啊 2025-09-11 00:28:29

人民日报谈粉丝追星围堵高铁站 流量黑产解剖——从开封北站围堵看资本如何炮制"虚假繁荣"

昨天开封北站的热搜视频,看得我后背发凉。几百个粉丝把站台挤成沙丁鱼罐头,连警察的哨声都被尖叫声淹没。但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些粉丝怎么会精准出现在未公开的行程里?答案藏在娱乐圈最隐秘的灰色地带:行程贩卖产业链。

根据人民网披露的行业内幕,部分经纪公司为制造"顶流效应",会故意泄露艺人行程。他们甚至和黄牛、代拍形成利益闭环:黄牛提前高价出售"接机车票",代拍团队蹲守拍摄素材再倒卖给站姐,站姐通过售卖独家图包盈利。最夸张的是,某些公司会雇佣"职业粉丝"混入人群,专门负责喊口号、举灯牌,营造"全民追捧"的假象。

这种操作早有先例。2023年某顶流在虹桥机场的"千人接机",事后被扒出其中30%是职业粉丝,甚至连喊的口号都是提前培训好的。更讽刺的是,这些被刻意制造的混乱场面,最终会被剪辑成短视频,作为艺人"商业价值"的证明,反向吸引品牌方高价签约。

但狂欢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安全隐患。2024年某男团在重庆高铁站被围堵,导致12名乘客摔倒,其中3人骨折。更严重的是,这种行为正在挑战法律底线。根据《民法典》第1034条,泄露他人行程信息已构成侵犯隐私权,经纪公司若参与其中,可能面临最高7年有期徒刑。

不过,真正的"毒瘤"远不止于此。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一条完整的"数据造假产业链"正在暗处运转。还记得那个转发量破亿的微博吗?2019年"星援APP"案震惊全网,这个由粉丝开发的软件,能通过绑定百万个微博小号,实现"一键转发"。开发者蔡某某半年内获利800万,而使用这款软件的,不乏当红明星的经纪团队。

更魔幻的是,这些虚假数据正在反噬行业。某网剧制片人透露,现在一部投资2亿的剧,有5000万要用来买热搜、刷弹幕、控评。当资本不再关注内容质量,转而沉迷于制造泡沫,最终受害的是所有观众。就像去年某古装剧号称"400亿播放量",但实际观看人数连全球哺乳动物总数都不够,这种自欺欺人的游戏,还要玩到什么时候?

值得欣慰的是,监管已经亮剑。中央网信办2025年"清朗行动"明确将"炮制不实信息""诱导未成年人线下聚集"列为整治重点。微博、抖音等平台也开始升级算法,通过AI识别异常流量。最近某顶流的"生日话题"突然掉了20亿阅读量,就是平台反刷量系统的战果。

但要彻底斩断黑手,还需要全社会的觉醒。当我们不再盲目崇拜热搜排名,当品牌方不再迷信虚假数据,当资本重新回归内容本身,那些靠制造混乱为生的"推手",自然会失去生存土壤。毕竟,真正的顶流,应该像阅兵仪式上的老艺术家们,用作品说话,而不是靠流量泡沫堆砌。

这事用看明白了,你也戳卡片来看看,秒懂热点就用智搜!每天用智搜看热点,分享抽666元~

0 阅读:1
老四误我啊

老四误我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