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原沈阳军区司令邓华上将前往川西高原视察,路遇驻军第130师。师长董占林透过窗户,一眼认出了邓华上将,非要邀请邓华上将去部队做客。 邓华上将一听,只是摇了摇头,回答:“我不去了,别给你添麻烦了。” 1961年,川西高原,风吹得有点野。一辆轿车在土路上颠簸,车里坐着的是邓华。邓华出生于湖南郴县一个书香门第,早年接受私塾教育,后进入长沙岳云中学和南华法政学校学习。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湘南起义,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七师政治部组织干事。随后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编入红四军,历任连党代表、团组织干事、纵队政治部组织科长。 1929年底出席古田会议,此后任红十二军教导队和第一纵队第三支队政治委员、第三十六师政治委员。1932年部队改编为第六十六师,继续担任政治委员,参与围攻南丰等作战,贡献于第四次反围剿胜利。 1934年进入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同年十月随中央红军长征。长征中担任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二大队政治委员,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改任红一师政治委员,后调红二师政治委员,参与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这些经历奠定了他军事生涯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指挥经验。 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六八五团政治处主任,参与平型关战役。1938年与宋时轮率部组建第四纵队,任政治委员,挺进冀东,配合发动冀东抗日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根据地。尽管在日伪军围剿中遭受损失,他请求处分并继续战斗。 1938年底任冀热察挺进军军政委员会委员。1940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涞灵战役。1941年任第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地委书记。 1944年任晋察冀军区机动旅政治委员,与旅长黄永胜率部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政治委员,同年十一月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这些岗位让他在抗日战场上发挥关键作用,扩展了游击战和根据地建设能力。 解放战争时期,邓华1945年任辽西军区司令员,指挥秀水河子战斗和四平保卫战。1946年任辽吉军区司令员,1947年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率部参与秋季攻势,攻克法库、彰武、新立屯、阜新、新邱、黑山等多地,歼灭国民党军多个师。1948年指挥第七纵队在黑山、大虎山围歼廖耀湘兵团,俘获国民党第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等。 1949年任东北野战军第四十四军军长,参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部队突破天津国民党防御,解放天津。随后南下,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指挥湘赣战役、广东战役和海南岛战役,兼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这些战役中,他注重机动灵活战术,多次取得重大胜利,为解放全中国作出贡献。 1950年邓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次年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协助指挥五次战役。1952年任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治委员,组织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 回国后任东北军区代理司令员,1954年任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1955年授上将军衔。这些职务反映了他从战场指挥到高层领导的转变,体现了军事才能的全面发挥。1959年因工作调整,转任四川省副省长,主要负责农业机械和农田水利工作。此后他走访多个县村,推动农业生产,调研作物生长和水利设施,为地方经济发展出力。 1961年邓华前往阿坝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视察农业工作,途中遇到驻军第一百三十师。师长董占林认出邓华,邀请视察部队。邓华最初拒绝,后同意前往营区。第一百三十师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第十九师,正是邓华早年指挥的单位。 该师兵源多为东北农民,经多次补充和重组,形成战斗力强的步兵师。董占林早年参加八年抗战,解放战争中任团长,参与辽沈、平津、衡宝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五十四军第一百三十师师长,参与广西剿匪和西藏平叛。邓华在营区讲话,讲述部队历史和作战经验,官兵列队响应。这次相遇体现了部队传承和军人情谊的延续。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第一百三十师作为主力投入东段作战。董占林指挥部队穿越山地,抵达察隅地区。十一月十六日瓦弄战役打响,该师攻击印军阵地,歼灭印军第十一旅主力,包括三个营全部和一个营大部,以及旅直分队,共一千二百多人。 该旅曾参加二战,号称王牌,但在此战中溃败。战役获中央军委嘉奖,董占林证明了指挥能力。此后他升任第五十四军副军长、第十一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参谋长、第四十七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授中将军衔,曾任中共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邓华继续在四川省副省长岗位工作,至1980年因病逝世于上海,享年七十岁。董占林现年已过百岁,目睹部队从传统作战向现代化转型。
1961年,原沈阳军区司令邓华上将前往川西高原视察,路遇驻军第130师。师长董占
千百年一叹
2025-09-10 19:11:44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