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推翻满清,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贡献?主要完成了两重使命:一是粉碎八旗不可战胜的神话,重塑反抗意志;二是摧毁南方“满城”,削弱清廷控制力。 它虽然未能成功,但其历史贡献远超一场失败的起义,甚至连马克思都曾对太平天国运动做出过积极评价,给予高度赞扬。 1853年,马克思曾在《国际评述》中称,太平天国是“一个强大的革命”,认为其可能引发亚洲社会变革,恩格斯同期也肯定其反侵略性质。 然而,太平天国虽然充满血腥,且其自身也存在政权腐化、宗教迷狂等问题。但暴力往往是殖民解体的必然产物,因为满清以暴力建立统治,又以暴力维持压迫,太平天国的反制虽极端,却客观上加速了旧秩序的崩溃。 满清以八旗军起家,自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其骑兵一度被视为不可战胜的力量。清初的血腥镇压与长期种族等级制度,在汉人心中植入了深刻的恐惧症,这种心理奴役甚至渗透至精英阶层。 曾国藩就是这种扭曲心理下产生的畸形奴才,其内心对满清统治者充满着恐惧。以至于湘军打败太平天国之后,如日中天,只需登高一呼,便能黄袍加身。但他却选择裁撤湘军,匍匐于满清统治者的脚下。 但太平天国则以残酷的实战撕碎了满清“骑射无敌”的神话。据史料记载,太平军与满清八旗进行过6场大型战役,太平军胜率约为83%,5胜1平。 1854年高唐防御战,李开芳率领631名太平军防守山东高唐,竟然在近2万名满蒙八旗马队轮番进攻下,坚守了近10个月。气得咸丰破口大骂主将胜保为废物:“尔以兵勇巨万,竟拿不下此孤城,岂有此理……” 后来,咸丰又派僧格林沁率领8000满蒙精锐前去助阵,但僧格林沁同样失败。即便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李开芳依然率领残部趁夜色撕开八旗防线,成功突围。 这些战役不仅暴露了八旗的腐朽,更证明了其所谓“无敌”纯属虚妄。此前汉人“坚信满蒙天下无敌”,而太平军却以战斗姿态打破了这一精神枷锁。其反抗叙事成为革命火种,直接激励了后续革命者。 太平天国运动后,满清军事体系开始转型,从依赖满八旗转向依靠汉族军事力量。湘军、淮军等汉族军事力量逐渐取代八旗军成为主力,直接掌控地方防务。 此外,太平天国还对满清殖民体系进行了针对性摧毁。一直以来,满清通过“满城”制度在南方构建统治据点:旗人聚居区与汉人隔离,享受特权并实施控制,满城就像一把插入江南心脏的匕首。 而太平军对南方满城的系统性摧毁,直接动摇了清廷对南方各省的控制。辛亥革命中,南方各省之所以能“传檄而定”,就是因为满城已被太平天国给清除了。 有些人可能会批评太平天国暴力,问题是满清早就暴力统治二百年了。当然,这种暴力绝非美德,但却是旧秩序瓦解的必然阵痛。 天平天国用血与火证明了:任何反抗都必先从撕碎压迫者不可战胜的神话开始。太平军并非完美的英雄,但却是必要的破坏者。恰恰是它以暴烈的方式撕开铁幕,才让后人拥有窥见光明的可能!
太平天国打了14年,为何没有一支骑兵?是太平军不会骑马,不能驾驭战马的吗?185
【13评论】【9点赞】
追逐
所以满清余孽拼命抹黑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