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棠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在任时把广东治理得非常好,大搞城建:修了30几条马路,爱群大厦,海珠桥都是在他执政时修建的。此人反腐倡廉,重视教育民生,至少在广东的口碑很好。 陈济棠是1890年生人,老家在广东防城县,也就是现在的广西东兴市一带,他年轻时志向远大,十六岁就决定投笔从戎,后来考取广东陆军学校,还加入了同盟会,早早地就参加了革命活动。 说起来,他军旅生涯的起点并不高,从排长、连长这样的小官职做起,一步步往上爬,1925年,他已经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师长,不得不说他的晋升速度是相当快的。 1929年可以说是陈济棠人生的转折点,那一年,蒋介石扣押了广东军阀李济深,陈济棠趁机上位,成为广东的实际控制者。 有人说他看起来“土头土脑,望之愚不可及”,但正是这种看似憨厚的外表,让蒋介石觉得他可靠听话,才选择他接管广东军权,谁也没想到,这个被认为“安分听命”的人,后来会成为独霸一方的“南天王”。 主政广东后,陈济棠确实做了不少实事,他修建了广州第一座跨江大桥海珠桥,这座桥直到今天仍然是广州的重要地标,他还主持修建了中山纪念堂、爱群大厦等一批重要建筑。 当时的广州,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车水马龙,颇有一派现代化都市的气象,除了大城市,陈济棠也没忘记基层建设,他在任内修建了三十多条马路,整理扩宽了一千三百多条内街小巷,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陈济棠特别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永久的事业”,在他的推动下,广东全省新增了四百多所小学、六十多所中学,这些教育投入为广东培养了大量人才,对广东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经济建设方面,陈济棠也有一手,当时广州的商业十分繁荣,物价也相当稳定,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能养活一家人还有结余,这些成就让当时的广州被称为“华南的首善之区”,整个广东进入了民国年间的“黄金时代”。 然而陈济棠的统治也有另一面,他打压工农运动,排斥进步青年,还曾率部阻击过南昌起义南下部队。 1932年,他还派兵参与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但有趣的是,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广东时,陈济棠却秘密与周恩来派出的代表谈判,达成协议,为红军让开道路,还送给红军大量食盐和弹药。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济棠从欧洲回国,但再也没有重掌实权,只担任了一些闲职,1949年,他任海南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后来去了台湾,1954年因突发脑梗塞在台北考察学校选址时去世,终年63岁。 陈济棠晚年仍然关心教育事业,1954年他就是在为学校选址时突然病倒的,陈济棠的一生确实充满矛盾,他既是军阀,又重视建设。 他在广东的八年,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一段相对安定繁荣的时光,也许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建树,让一些老广东人至今还记得这位“南天王”。 参考资料:南方网,《民国“南天王”——陈济棠》
陈济棠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在任时把广东治理得非常好,大搞城建:修了30几条马路,
自然解说甲一
2025-09-10 13:40:44
0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