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枪口直指中方? 金融时报9月8日报道:欧盟考虑因购买俄罗斯石油制裁中国。

波览历史 2025-09-10 09:42:27

欧盟枪口直指中方? 金融时报9月8日报道:欧盟考虑因购买俄罗斯石油制裁中国。   欧盟最近的动作让国际社会议论纷纷,这个由27国组成的联盟正联合其他一些国家,准备对中国实施所谓的“二级制裁”。   欧盟外长率先站出来发声,宣称要通过这种方式切断中俄之间的经贸联系。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背后藏着欧盟自己也解不开的困局。   其实欧盟在制裁这件事上一直矛盾重重。就拿对俄罗斯的第15轮制裁来说,波罗的海国家早就跳出来反对,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甚至动用否决权,要求彻底终止欧盟企业在俄罗斯的运营。   可德国、法国这些经济体量大的国家却不乐意,毕竟企业撤资损失的是自己的利益。最后没办法,欧盟只能用“建议企业逐步结束俄业务”这种没约束力的话来妥协,才让制裁方案勉强通过。   这种内部都无法拧成一股绳的联盟,现在却要牵头对中国出手,实在让人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有意思的是,欧盟一边计划制裁中国,一边自己和俄罗斯的生意照做不误。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欧盟买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花费同比涨了不少,金额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种自己做着类似的事,却对别人指手画脚的做法,很难让人信服制裁的正当性。   而且欧盟对以色列的制裁问题上也同样分歧严重,西班牙、比利时想采取强硬措施,德国却不乐意,导致欧盟根本拿不出统一行动。   这种决策机制上的缺陷,让欧盟的制裁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   中俄之间的合作根本不是欧盟想断就能断的。今年5月,两国领导人会面后交换了20多份合作文件,涵盖的领域从能源到数字经济,从生物安全到电影合作,涉及方方面面。   过去十年中俄贸易额一路上涨,去年已经快到25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除了大家熟知的能源合作,两国在科技创新、汽车生产、跨境电商这些新兴领域也合作得热火朝天。   民间交流也没落下,合拍电影、联合培养人才这些项目让两国人民越走越近。这种全方位的合作模式,有着强大的内生动力,不是外部压力能轻易改变的。   看看其他国家的态度,更能看出欧盟这次有多孤立。同样是和俄罗斯有能源往来,印度的态度就务实得多。   最近印度外长访华,释放出不少友好信号,还表示愿意在多边机制中加强和中方的沟通协调。印度很清楚,大国之间需要相互成就,而不是盲目对抗。   东盟国家也一样,坚持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警惕某些国家制造分裂对抗的行为。这些国家的选择,其实已经说明了问题。   欧盟可能没认真想过,制裁中国最终会伤到自己。现在欧盟企业在俄罗斯还有不少业务没撤出来,要是强推对华制裁,中国的反制措施肯定会让这些企业雪上加霜。   普通欧洲民众也会受影响,能源价格波动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成本。有分析早就指出,欧盟在制裁问题上经常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目标打架,最后往往是得不偿失。   德国、法国对制裁犹豫不决,其实就是担心这个后果。   面对欧盟的步步紧逼,中方的立场一直很明确。今年8月,商务部已经对欧盟两家金融机构采取了反制措施,这是对欧盟将中国机构列入制裁名单的正当回应。   中国从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涉,这是两国一贯的原则。   在能源合作上,中国有自己的需求,俄罗斯有充足的供应,这种基于市场的合作合情合理,别人没资格说三道四。   欧盟现在的处境其实挺尴尬,一边要应对美国的关税压力,一边还得为俄乌冲突不断消耗资源,内部又矛盾重重。   这种时候不想着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反而要联合其他国家对华施压,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中俄关系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变得非常成熟稳定,双方在联合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上配合密切,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发挥着重要作用。   欧盟想靠制裁来改变这一切,显然打错了算盘。   现在欧盟代表团已经到了美国,继续着他们的闭门谈判。但不管谈出什么结果,有一点很清楚,中国不会因为外部压力就改变自己的发展道路,中俄合作也会继续稳步推进。   欧盟要是真的实施对华制裁,最终只会让自己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被动。毕竟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合作共赢才是正道,对抗只会两败俱伤。

0 阅读:0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