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知名主持人吴小莉来到浙江,见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她见哥哥家徒四壁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9-10 09:37:50

2000年,知名主持人吴小莉来到浙江,见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她见哥哥家徒四壁,十分贫寒,内心感触良多,随后,她偷偷做了一个决定…… 那天她踩着泥泞山路走进一座快要倒塌的土坯房,墙皮掉得差不多了,屋顶拿稻草补着窟窿。 哥哥吴伯定穿了一件洗得透明的灰上衣,袖口磨得毛边都炸开了,这个比她大二十多岁的男人局促地搓着那双裂满血口子的手,压根不敢直视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香港妹妹”。 吴小莉心里咯噔一下。她刚从香港飞来,身上还穿着精致的套装,可眼前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日子过得比她想的最差的情况还要难。 屋里黑乎乎的,除了一张旧桌子和几个歪歪扭扭的凳子,就只剩墙角堆着的废铁锅和塑料瓶—这些城里人当垃圾的东西,却是哥哥一家眼里的宝贝。 这趟寻亲,源于父亲吴振华离世前的坦白。吴振华是浙江新昌人,1949年被迫随军赴台,从此与大陆的发妻陈梅娥和当时尚未谋面的儿子吴伯定断了联系。 在台湾,他重组家庭,生下六个女儿,吴小莉是最小的那个。但几十年来,父亲心里始终压着块大石头。他常深夜独自抽烟,望着大陆方向发呆。 直到病重卧床,他才拉着吴小莉的手说出真相:你在浙江还有一个哥哥,替我找到他。父亲给的线索很少,只有“浙江新昌”和一个模糊的姓名。新昌有二十多万人口,找一个人如同大海捞针。 吴小莉动用了所有人脉,通过媒体朋友发布寻人启事,却一次次落空。 转机出现在一次商务晚宴上,一位浙江籍企业家得知后,动用了当地的人脉网络,三天内就联系上户籍部门,调取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吴姓居民档案。 最终,一位八旬老人的回忆提供了关键线索:吴振华离开后,妻子生下一子,取名吴伯定,母子俩后来搬到了山脚下的老宅。 吴小莉还记得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时的情景,哥哥吴伯定愣在原地,他母亲陈梅娥—那位等丈夫等了一辈子的老人,颤巍巍地端出一碗糖水,这是他们能拿出的最好招待。 屋里最珍贵的物件是一个樟木箱,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父亲早年从台湾寄来的信,纸页已经泛黄发脆,却被保存得完好无损。 吴小莉后来才知道,侄子患有先天性眼疾,为了凑钱治病,哥哥大冬天去水库挖藕,十指冻得全是血口子。 她当场掏出准备好的银行卡,里面存有十万元,却被哥哥婉拒了。这个质朴的庄稼汉说:“爹的照片比金子贵重。” 吴小莉偷偷做的决定,是转而用更尊重、更持久的方式帮助哥哥一家。她不再提直接给钱,而是通过自己在媒体界的人脉,为哥哥争取到杭州职业学校的电工培训名额,让他掌握一技之长。 她还联系了上海的医学专家,为侄子提供专业的诊疗。每年春天,吴小莉都雷打不动回浙江老家给大娘扫墓,陪哥哥一家吃顿饭。 哥哥也会给她准备自家晒的萝卜干、笋干这些土特产。东西不值钱,但那份心意让吴小莉觉得特别暖。 吴小莉家的故事,是那段特殊历史时期无数两岸离散家庭的缩影。1949年前后,像吴振华这样被迫离开大陆、与亲人隔绝的人不计其数。 有老兵至死都念叨着“活着已做游子,死后不做游魂”,期盼叶落归根;也有志愿者十几年如一日,背着两百多位老兵的骨灰送回大陆故乡安葬。 吴小莉后来把这段寻亲经历写进了书里。她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鼓舞了更多人踏上寻亲之路。近五年,有137个两岸离散家庭通过“数字寻亲云平台”重新团聚。 2012年,吴小莉出版了自传《跨越山海的亲情》,分享了她寻亲的内心挣扎与成长。这本书在两岸热销,后来还被改编成电视剧,让更多人体会到亲情的可贵。 吴小莉的故事触动了许多人,她也被邀请担任多个两岸家庭团聚公益项目的形象大使。她说这段经历让她明白了,真正的亲情不在于施舍与亏欠,而在于相互尊重的平等连接。 信息来源: 《现代妇女》16年08期-吴小莉

0 阅读:55

评论列表

孟婆汤

孟婆汤

2
2025-09-10 09:52

漂亮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