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慌了?祭出“核武”,正面迎战阳光电源、宁德时代

新浪财经 2025-09-09 23:46:21

尽管特斯拉仍以15%的市占率蝉联第一,

但其全球储能帝国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围剿。

©图源|Tesla

文|王璟编辑|杨倩

2025年9月8日,拉斯维加斯RE+能源展上,特斯拉能源与充电副总裁MikeSnyder祭出“王炸”:Megablock,这是一款即插即用的预制中压储能模块,以20MWh容量规模刷新全球纪录。

他同时宣布:仅需20个工作日,即可部署1GWh,相当于一个月点亮40万户家庭。

此时此刻,特斯拉的全球储能王座正被中国军团从欧洲、中东、亚太三面合围,市占率节节承压。

Megablock,是绝地反击的“突围利器”,还是迟来的“技术补位”?

01

储能交付比搭积木还简单

Megablock标志着特斯拉从“卖电池单元”转向“卖电站”,从产品公司进化为能源基础设施平台公司。

Megablock采用“搭积木”方式,将4个Megapack3与变压器、开关设备、控制系统在工厂内完成一体化集成,形成标准化“储能电站模块”。

现场只需吊装、插接即可并网运行,将安装时间缩短23%,建设成本降低40%,告别传统储能项目“现场拼装、调试漫长”的痛点。

其关键参数包括:20MWh交流可用容量;25年设计寿命,10,000次循环;91%系统级循环效率;单位面积能量密度高达248MWh/英亩,极大降低土地成本;可在-40℃至60℃范围内运行,从阿拉斯加到沙特沙漠皆可部署。

作为Megablock的核心单元,Megapack3单柜封装5MWh交流电能,适配4~8小时长时储能场景。

该集装箱长28英尺、重86,000磅,内置新型2.8L大电芯,由特斯拉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下游厂商联合开发,专为电网级储能设计,比电动车电芯更大,支持美、中、东南亚全球供应链,未来可无缝升级至5L。

Megapack3将于2026年底在休斯顿新工厂量产,规划年产能50GWh,成为特斯拉全球储能交付的核心引擎。

与多数依赖上游供应商组合拼装的集成商不同,特斯拉以硬件+软件+服务全栈自研闭环构筑核心竞争力,破解行业“不可能三角”——在高效率、高可靠性与可控成本之间,实现统一。

特斯拉能源交易AI平台AutoBidder已于2017年上线,在所有参与市场收益榜单无出其右,即将进军法国。

Grid-forming构网型技术自2016年商用,已部署于600+项目、4GWh容量,可替代传统火电稳定电网。典型案例之一是帮助夏威夷瓦胡岛关停最后一座燃煤电厂。

全球服务团队保障99.3%项目在线率,支持远程固件升级(OTA)、自动化诊断、认证服务商计划。

未来将引入Optimus人形机器人参与现场运维,进一步压降人工成本。

特斯拉还提前将客户、电网运营商、工程师拉入数字孪生环境,用真实软硬件在虚拟电网上预演运行、排错优化,大幅压缩现场调试周期。

02

特斯拉王座被围剿

特斯拉此次发布Megablock,被视为向竞争对手发起的强势反击。

2024年4月,宁德时代推出了天恒储能系统,容量达6.25MWh,比特斯拉传统Megapack3.9MWh的容量高出60%以上。

2025年6月,阳光电源再破行业天花板,推出PowerTitan3.0Plus——单柜容量12.5MWh,能量密度超500kWh/m²,采用行业首个可量产684Ah叠片大电芯,循环寿命突破15,000次,系统效率93.5%,1GWh场站节省占地45%。

面对单柜容量的“军备竞赛”,特斯拉选择不拼柜子,拼系统——以整站模块实现“降维打击”。

颇具戏剧性的是,宁德时代、比亚迪既是特斯拉储能的直接对手,也是其储能电芯的供应商——“左手供货、右手竞争”的复杂博弈,正在全球上演。

尽管特斯拉仍以15%的全球市占率蝉联第一,但其十年来打造的储能帝国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围剿。

2024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前十中,七席由中国企业包揽,合计市占率突破60%。中国厂商不仅垄断本土市场,更借“成本+出海”双引擎,在全球加速扩张。

全球市场中,阳光电源紧追不舍,市占率提升2个百分点至14%,一年内将与特斯拉的差距从4%压缩至1%,直逼王座。

在北美,特斯拉靠保护性政策暂保王位,但也犹如困守孤岛。而欧洲市场已成中国厂商“破局关键”:阳光电源首次登顶,市占率翻倍至21%;特斯拉排名跌至第三;中国厂商整体份额同比暴涨67%。中国产品的性价比在欧洲开放的招标机制中如鱼得水。

在亚太和中东市场,中国厂商已形成压倒性优势,凭借极致成本、快速交付、灵活融资方案,几乎包揽大型项目,特斯拉及欧洲厂商在性价比和服务响应上难与其抗衡。

据特斯拉官网显示,其Megapack裸机设备单价约为1.91元/Wh(不含税及安装费用)。

相较之下,中国厂商价格优势显著,阳光电源在沙特NEOM项目液冷系统报价约1.0–1.5元/Wh;比亚迪在阿联酋的标准化储能系统报价低至0.7元/Wh;宁德时代0.7元/Wh同样极具竞争力价格。

但价格并不能与成本划等号。一名资深人士对「储能严究院」分析称:“特斯拉不打价格战,毛利率卡得死,专攻欧美高端市场,为什么能卖出高价?因为欧美国家都是靠融资建电站、靠保险来运营储能。特斯拉靠品牌信用拿最低融资和保费,20年全生命周期成本反而更优。”

该人士指出,特斯拉电芯比较“落后”,至今仍坚持200Ah+,不追314Ah,图的是稳和安全,银行保险就吃这套,融资成本低、保费也低。中国企业拼参数卷价格,反被贴上“便宜=风险”标签。特斯拉的护城河在“交易型储能”,用算法兜底收益、用售后服务赢信任。

从产品演进路径看,特斯拉的野心清晰可见:要做储能界的“iPhone”——软硬一体、开箱即用。它不争“单柜最大”,而求“部署最快、运行最稳、收益最确定”。

过去几年,Megapack增长呈指数级,已部署36GWh,覆盖60国、2100+项目,今年以来30GWh项目已发货,当前年产能超80GWh。

在2023年发布的《能源宏图(MasterPlanPart3)》中,特斯拉指出:为实现2050零碳目标,全球仍需累计部署46TWh储能,相当于当前产能数百倍。

更紧迫的是,为实现能源转型,全球每年需新增2.3TWh储能容量,现有产能仅能满足约3.5%的需求。

未来的储能战争势必更加激烈。2025年,或许不是特斯拉跌落神坛之年,但一定是一场寸土必争的的守擂之年。

胜负尚未落定——而特斯拉,已用Megablock,按下属于自己的“快进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0 阅读: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