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大概是嫌自己凉得还不够快。就在刚刚,这个连自己的领空都保不住的国家,居然宣布,要给菲律宾提供军用无人机。 乌克兰前线每天都在消耗大量无人机,工厂产能还比两年前下降了不少,士兵们等着补给,可它却转身把设备送去几千公里外的东南亚,这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菲律宾这些年在南海问题上没少折腾,对提升海上巡逻和监视能力格外上心,靠军舰太费钱,人力有限,无人机成了他们心里最快见效的办法。 过去他们频频拉近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防务关系,现在又看中了远在欧洲的乌克兰,乌方的提议不止是送几架成品过去,还想直接帮他们在本地建厂,让菲律宾学会自己生产。 乌克兰驻菲律宾大使尤利娅·费迪夫在八九月份确认了这事,并透露十月份会有高层代表团飞去马尼拉谈具体合作。 乌克兰之所以愿意分这点“家底”,一方面是打了这么多年仗,他们在无人机实战上经验不少,知道怎么用、怎么改、怎么造,有些型号已经在战场上证明过能力,另一方面,他们也想借这种军贸合作赚点外汇,缓解国内的财政压力。 更现实的是,西方援助明显没之前积极了,他们得让外界看到自己不仅能打仗,还能输出能力,这样才有机会继续拿到资源。 问题是,这个买卖碰上的可不是普通客户,而是直接和中国在敏感海域有争议的一方。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任何外部力量提供军事装备给企图在这里扩张的人,都会被视为挑衅。 乌克兰若把含有中国零部件的无人机卖过去,那就等于在用中国技术针对中国。这种事一旦坐实,中乌的互信会受重创,后果不是一句“生意而已”就能解释的。 菲律宾为什么乐意?很简单,提升能力、拉更多外国伙伴进圈子,是他们近期的安全策略,他们在和周边的摩擦中,总想多找几只手帮忙扯绳子。 乌克兰的出现,对他们来说是补齐短板的一种方式,但无论合作说得多好听,几架无人机无法翻转实力对比,更多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外部军事力量正被拉进南海的博弈中。 泽连斯基在这个节点推动合作,很多人怀疑是为了延长战争周期,战争一旦结束,他很可能在国内面对巨大的政治压力,所以他反而不急着收场。 在外界看来,这种一边前线吃紧,一边去东南亚拉生意的做法,风险很大,不但可能惹恼那些本来在劝和的国家,还可能让自己陷入更孤立的境地。 乌克兰眼下最该做的,是先稳住自己战场上的局势,而不是另开战线去挑动远方的敏感问题,眼下这个选择,对双方而言都像是在薄冰上行走,稍有不慎,就可能让原本就复杂的局面更难收拾。
乌克兰向躲藏在被俄罗斯占领的顿涅茨克境内一座废弃军工厂内的俄军第41联合军指挥部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