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学习不好,不是家长的错,也不是老师的错,而是他的命该如此。 这里说的“命”并不是一种玄学。 所谓命是一个人基因里自带的,跟遗传、性格底色等息息相关,相当于人的“出厂设置”。 这种“出厂设置”,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信息筛选方式。每个孩子的“出厂设置”都不一样。 因为有不同的“出厂设置”,孩子必然会有不同的信息筛选方式,会有自己的喜恶偏好。 课堂上有人哗众取宠,有的孩子会自动屏蔽这条“垃圾信息”,始终专注于学习知识,而有的孩子会被这条“娱乐信息”吸引过去,美滋滋地“看戏”和起哄。 不同的信息过滤方式,必然会导向不同的结果:前者成绩优异,后者成绩平平。 你能说老师教得不好吗? 如果教得不好,那为什么有些学生那么优秀? 你能说父母教得不好吗? 好像也不能。 优等生和普通生的父母,可能都跟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要先写完作业再去玩!” “打草稿的时候一定要分好区!” “读题时要记得圈划关键字!” “要定期整理错题并及时复盘!” “要坚持背单词!” “要注意书写!” …… 不同的是,优等生能完整地接收这些“信息”,并认真去执行,在学业这条路上不断精进自己。 而普通生对这些“信息”,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左耳进右耳出,反复犯同样的错,一直在原地踏步。 不要问“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就是不改呢?” 也不要问“为什么我学习了那么多育儿秘诀,孩子还是没变好呢?” 问就是“命”,是孩子刻进骨子里的“信息筛选方式”在作怪! 不把这种“筛选方式”改过来,任你怎么鸡娃,都是没用的。 好消息是:“信息筛选方式”可以通过家长的引导,慢慢帮孩子植入! 坏消息是:“信息筛选方式”过了12岁就基本定型了,很难改!
有些孩子学习不好,不是家长的错,也不是老师的错,而是他的命该如此。 这里说的“
多多评育儿
2025-09-09 16:12:51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