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拥有了北斗系统,为什么国内还在用美国的GPS?说实话,你可能不信,要是现在真全部换成北斗,我们的手机估计都不能用了。 就拿咱们身边老人用的旧手机来说,很多都是五六年前买的,当时出厂的时候就只装了接收GPS信号的模块,根本没有北斗的接收功能。 要是现在突然把GPS信号停了,逼着这些手机用北斗,结果就是打开地图软件要么显示“正在搜索信号”,要么定位偏差能到好几公里。 这种情况不是瞎说,2023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有2.76亿部,虽然其中98%都支持北斗定位,但这只是新手机的数据。 要知道,咱们老百姓换手机可不是一年一换,家里抽屉里躺着的那些老手机加起来得有好几亿部,这些手机里的芯片就只认GPS,不认北斗。 而新手机就算支持北斗,实际用的还是GPS多。这就像家里的电视机,虽然能接有线也能连卫星,但遥控器默认打开的总是第一个频道。 手机里的芯片也是这个道理,现在主流的高通、联发科这些芯片,出厂设置就是优先用GPS信号。比如OPPO新出的手机,明明宣传说支持双频GPS和三频北斗,但系统后台还是先接GPS的信号。 芯片厂商这么设置不是因为北斗不好,而是全球手机市场就这么个规矩。 咱们的手机不仅在国内卖,还要卖到国外去,国外大部分国家用的都是GPS,要是芯片默认用北斗,到了国外反而不好使。为了省事儿,厂商就干脆把GPS设成了默认选项,北斗成了备用的。 更麻烦的是手机里的各种APP,它们早就习惯了用GPS的数据格式。就像咱们写书信有固定格式一样,导航软件接收定位信号也有自己的“格式”。 高德、百度这些地图软件开发的时候,用的都是GPS的信号接口,要是突然全换成北斗,就好比把书信格式改成电报格式,软件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可能会发现打车软件派车时,司机显示在一公里外,实际却在眼前;外卖软件定位你在家,结果骑手跑到了隔壁小区。这种情况之前在一些专门测试北斗的手机上出现过,不是北斗信号不准,而是软件还没改过来,解读信号的方式不对。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咱们平时用的导航软件根本没有“手动切换北斗”的按钮。打开手机设置里的定位选项,能看到“使用GPS、北斗等卫星”,但具体用的是哪个,用户说了不算,都是手机系统自动选的。 这就导致哪怕你的手机支持北斗,实际用的还是GPS,因为芯片厂商和手机厂商在系统里早就把优先级定好了。高通这些国际芯片公司做的系统模板里,GPS永远是第一个选项,北斗排在后面,国内厂商为了省成本,很少专门去修改这个设置。 从产业链来看,GPS已经用了几十年,整个生态早就成熟得不能再成熟了。就像老街上的店铺,几十年下来都形成了固定的供货关系,突然换个新供货商,大家都不适应。 北斗芯片这几年进步很快,成本从最早的200块降到了现在的6块,比GPS芯片还便宜70%,但手机厂商还是愿意用GPS为主。 因为全球供应链里,GPS的芯片、天线、测试设备都是现成的,采购起来方便,出了问题找技术支持也快。要是全换成北斗,从生产线调试到质量检测,整个流程都得改,厂商要花不少钱和时间,最后这些成本还是得加在消费者身上。 再说说实际使用场景,在城市里高楼多的地方,或者地下车库、隧道里,GPS的信号确实更稳定一些。这不是北斗技术不行,而是GPS用了这么多年,地图软件早就针对这些复杂环境做了优化。 比如在重庆那种立交桥多的地方,GPS定位误差能控制在5米以内,而北斗虽然技术上能做到1.2米的精度,但因为软件没完全适配,实际用起来反而可能不如GPS顺手。就像新修的高速公路虽然更宽,但导航还没更新,司机还是习惯走原来的老路。 还有些行业设备根本离不了GPS。比如民航飞机导航系统,全世界统一用的都是GPS标准,要是国内飞机突然全换成北斗,起飞前的航线规划、空中管制信号都会出问题。 船舶导航也是一样,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还是GPS,货轮在海上航行靠的都是GPS定位,要是换成北斗,到了国外港口可能连泊位都进不了。这些设备不是不能换北斗,而是换的话要跟着改国际标准,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 所以说,不是北斗不好用,也不是咱们不想用自己的系统,而是从老手机到新设备,从芯片到软件,整个产业链都还没完全准备好。 现在北斗和GPS就像是新旧两套信号系统,得慢慢过渡,等老手机都被换掉,软件都适配好了,到时候不用咱们操心,手机自然就会更多地用北斗了。 要是现在急着一刀切全换成北斗,那咱们手里的手机怕是真的要出各种问题,连扫码付款时的定位验证都通不过,很不方便吗。
中国已经拥有了北斗系统,为什么国内还在用美国的GPS?说实话,你可能不信,要是现
漫聊小知识
2025-09-09 10:33:50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