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这样一个观点,西方人在研究毛泽东时认为,毛泽东成功的原因很大部分是运气。 他们认为,从上井冈山,到长征,到四渡赤水,到北上抗日,到三大战役,再到抗美援朝,似乎每一步毛泽东都选对了。西方人认为,但凡错一步,毛泽东都不可能最后取得辉煌胜利。乍一听,似乎有些道理,但实际上还是偏见。 中国人认为,毛泽东是拯救中华的神,还把他写在歌词里,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但毛主席自己说,他说他不过是个普通人。柳亚子曾问过毛主席,你怎么这么会打仗,到底有啥诀窍。毛主席谦虚地说,哪有什么诀窍,要说有,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 毛主席的确将人民放在了首要位置,把人民之心当作自己的心。他曾在《为人民服务》中明确指出,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也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他一生书法作品中书写次数最多的两个字便是“人民”,而其最具影响力、最能体现他初心与品德的题词,正是“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还把人民的事情置于自己事情之上。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他着重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忍痛离别了自己的妻子,投身于武装斗争,而在这过程中,毛泽东一家更是牺牲了六位亲人。新中国成立后,他也时刻牵挂着人民的疾苦,曾三次因百姓的灾难而大哭。新中国初期,淮河发大水,看到灾民与蛇同处树上、被毒蛇咬死的灾情报告,毛泽东接连写了四封批示信督促治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当他看到卫士带回的百姓吃的掺杂粗糠皮的窝头时,不禁潸然泪下,之后更是长达七个月没吃一口猪肉。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惨重伤亡,毛主席得知后也不禁嚎啕大哭。 毛泽东始终坚持要与人民打成一片,他把人民群众的问题看作是一切问题的核心。他认为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绝不能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而应和所在地方的人民紧密相连,要为老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也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绝大多数人服务,他重视维护农民与民族工商业者的利益,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他深知老百姓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吃饱饭与少生病,所以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强调帮助人民发展生产,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将解决人民吃饭问题当成头等大事,以及大力推动卫生防疫工作,都体现了他对人民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积极回应。 毛泽东之所以伟大,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在诸多关键战役中决胜千里的军事谋略,更在于他有着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与高尚品格。他把人民当作力量的源泉,而人民也发自内心地拥护他、爱戴他。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他才能够做出那些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的正确决策,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得以克服重重艰难险阻。 所以说,毛泽东的成就绝非靠运气,他的伟大在于他将自己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在于他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他是真正的人民领袖,他的功绩和精神,将永远被中国人民铭记和敬仰,激励着中华民族在追求美好生活与国家富强的道路上不断奋勇前行。
今天看到这样一个观点,西方人在研究毛泽东时认为,毛泽东成功的原因很大部分是运气。
另子维好故事
2025-09-08 21:17:18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