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阅兵之后,孙立人将军后人提出请求,希望能尽快把孙立人将军的棺木,运回家乡安葬

瑶光沐蕙芷 2025-09-08 19:32:45

看完阅兵之后,孙立人将军后人提出请求,希望能尽快把孙立人将军的棺木,运回家乡安葬。 孙将军临终前曾代交:不葬大陆,永不入土,现在去世快35年了,棺木还在台湾自家果园里搁着,没入土。 孙立人是谁?那是在滇缅战场把日军打得屁滚尿流的硬汉!他1900年出生在安徽庐江金牛镇,从小就是学霸,之后更是以地方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学堂。从清华土木工程系毕业后还去美国普渡大学深造,还在桥梁公司干过几个月工程师。但看到当时国家积贫积弱,他毅然弃文从武,考入有“南方西点”之称的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从此走上军旅生涯。 抗战爆发后,孙立人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1942年他率领新38师入缅作战,在仁安羌以不足千人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日军,成功解救出被围的7000多名英军。这一仗轰动了全球,成为近代以来中国军队在境外取得的首次胜利。孙立人因此荣获英国“帝国司令”勋章和美国“丰功”勋章,成为第一个获得英国帝国勋章的外籍将领。整个抗战期间,他指挥的新一军共歼灭日军3.3万余人,是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被誉为“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 但就是这么一位抗日英雄,在内战时期却陷入了极度矛盾。他撂下狠话:“不打自己人!”这种不愿同胞相残的态度,源于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在他看来,抗日是保家卫国,而内战则是同胞相残。这种思想导致他与蒋介石的矛盾日益激化。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孙立人的处境更加艰难。他受过美国教育,与美国军事顾问关系密切,又主张“军人只应效忠国家,而非某个政党”,这些都引起蒋介石的猜忌。1955年,蒋介石以“涉嫌兵变”的罪名将他撤职软禁。这一禁就是漫长的33年,直到1988年他才重获自由,那时已是88岁高龄。 被软禁的那些年,孙立人的生活十分艰苦。没有工资,家里积蓄也不多,时常连米都买不起,一家老小食不果腹。为了养家,他试过养鸡、养猪,还种果树,但都没什么成效,最后靠种玫瑰卖钱维持生计,被人称为“玫瑰将军”。 尽管遭遇如此不公,孙立人对大陆老家的思念从未消减。晚年的他经常向家人提起故乡的模样,那份“回家”的渴望成了他心中从未熄灭的火苗。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在台中病逝,享年90岁。临终前,他拉着儿子的手交代:“不葬大陆,棺不入土。”这八个字,道尽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未能落叶归根的遗憾。 如今,孙立人将军去世近35年,他的棺木仍未入土,还在等待着回家的时刻。他的次子孙天平曾说,父亲晚年最常提的就是想回老家安徽庐江。2016年,长子孙安平回庐江祭祖时,就表达了希望父亲魂归故里的愿望。看完今年的阅兵式后,后人更加坚信是时候实现将军的遗愿了。 孙立人将军的故居坐落在安徽庐江金牛镇,当地政府对故居进行了保护和修缮。孙天平回去探亲时,看到故居内记录父亲入缅作战的图片资料,感慨万千,题写了“祖居常在我心,儿孙永不忘本”,可见一家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其实,孙立人将军的后人这些年没少努力。他们多次向台湾当局提出申请,希望能让将军魂归故里。可这事儿牵扯到两岸关系,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大陆这边呢,对孙立人将军的历史贡献一直是肯定的,这些年也有不少国民党老兵的骨灰被送回大陆安葬。现在,孙家的后人还在努力,两岸的有识之士也在帮忙呼吁,大家都希望这事儿能有个圆满的结局。 让这位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魂归故里,既是对将军的告慰,也是向所有台湾同胞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大陆永远是你们的故乡,家门永远为你们敞开。历史不会忘记英雄,民族不会辜负归人。孙立人将军的归乡之路,或许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坚信,只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尊重历史、顺应民心,这份心愿终将实现!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瑶光沐蕙芷

瑶光沐蕙芷

瑶光沐蕙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