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友提问:侵略中国的不止日本一国,为何中国最记恨日本?西方抢钱,日本要命:前者劫财,后者灭族。 19世纪,英国打鸦片战争,逼中国签不平等条约,赔巨款,控制关税,设租界,法国和美国也跟着分经济利益,抢贸易特权和资源,没搞大规模灭绝。 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破城门,随即展开了长达四天三夜的屠杀。城内原本生活着两万余居民,还有不少已投降的清军士兵,本应得到基本的战俘保护,却在刀枪下无一幸免。 士兵分队搜民居,拉出男子杀害,妇女遭暴后处死,儿童枪杀。持续四天,焚烧房屋,埋尸队36人处理尸体,两万多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死掉,城市成废墟。 《纽约世界报》的记者克里曼亲眼看到街道上被屠戮的平民,甚至在废墟里发现整户人家死在一起的场景。他在报道中写下:“这是现代文明所不能容忍的野蛮行径。” 将旅顺的惨状公之于世,让全世界第一次震惊于日军的残忍。 日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在土城子战败后,带着羞辱与怒火,直接下令“除妇女老幼外,一律格杀勿论”。 但所谓的“妇孺例外”很快被抛诸脑后,命令逐步演变为“凡着平民服装的青壮年,疑似清兵者一律诛杀”。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清洗,以军事失败为借口的屠城。 战争结束后,日本在军事胜利的基础上逼迫清政府签下《马关条约》。这份条约让中国割地赔款,台湾与澎湖列岛被迫拱手让人,2亿两白银的赔款更是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 这些条约条款,把中国人的伤口一次次撕裂。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沈阳柳条湖铁路,借口攻东北军营,士兵推进占沈阳北大营,东北军不抵抗撤退。 日军设伪满洲国,直接吞土地,企图把东北变成“帝国领土”的延伸。仅六年之后,1937年卢沟桥事变成为全面侵华的导火索,中国被推入更大规模的血火深渊。 1937年7月卢沟桥开火,日本全面入侵,12月13日占南京。士兵对放下武器的俘虏绑缚,四人一组跪煤炭港,机枪扫射,鲜血染地。 六周时间里,三十万平民与战俘惨遭杀戮。 国际安全区的西方传教士、医生和商人,冒着生命危险留下了影像与文字记录:秦淮河畔漂浮的尸体,街道上堆积的遗体堆像小山,妇女遭到轮奸后被杀害。 这些证据后来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成为铁案,不容任何否认。 从1939年起,日本在华北大搞“三光政策”。数以百计的村庄被付之一炬,幸存者被迫背井离乡。这种焦土政策的目的,不只是军事上的镇压,而是要彻底摧毁中国人的生活基础与抵抗意志。 西方来中国主要是为了挣钱,开埠口,抢资源,设工厂,榨取经济利益,赔款让清政府穷困,可没像日本那样系统灭人。 日本的侵略从甲午开始就带灭种味,旅顺杀了两万人,南京三十万人,三光政策烧村杀民抢空,目的不光抢地,还想毁中国根基。 区别之大,西方劫财,日本要命,让中国人对日本恨得深骨髓。想想,西方抢银子,日本抢命,哪个更狠?日本不只占地,还想灭族,这恨意自然不一样。 战后,是否承认这些罪行,成了历史能否愈合的关键。然而日本在态度上反复摇摆:一方面个别首相曾在演讲中表达“道歉”,另一方面却不断有人参拜靖国神社,或者在教材中淡化侵略事实。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中方曾寄望日本能以坦诚换取和解,但数十年过去,日本的“认错”与“翻案”交替上演。对幸存者与后代而言,这种态度如同在伤口上撒盐,比历史本身更让人痛心。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真正的复原,不只是止血,更是要求真相得到正视、公义得到承认。
苏军究竟是怎样对待日本战俘的?曾经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这么说的:“上级通知说要押
【201评论】【1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