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者[超话]
我们来看看世界主要河流的长度排名:
第一名,尼罗河,6670公里
第二名,亚马逊河,6440公里;
第三名,长江,6397公里。
长江的长度仅比亚马逊河短43公里,而屈居世界第三。实际上,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长江还位居世界第二。1966年到1972年,长江的荆江河段实施了三次主要的“裁弯取直”工程,河道缩减了78公里。如果不是这次缩减,长江的长度是6475公里,稳居世界第二。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背景。
荆江,指的是长江从湖北枝城(宜都)到湖南岳阳城陵矶的这一段,因为这一地区古代属于荆州,而被称为荆江。
历史上,荆江的洪灾非常频繁,我也写过系列文章,可点击阅读文后的链接。发生洪灾的重要原因就是,荆江的河道过于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河道有大量的U型弯,有些弯道的曲颈宽度仅为数百米。过于弯曲的河道非常不利于泄洪。
荆江大堤一旦溃决,将淹没江汉平原,直接威胁武汉的安全。1954年,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区三次启用都没有缓解险情。这次洪水促使国家决策加快实施荆江“裁弯取直”工程,让长江水尽快从湖北通过。
“裁弯取直”工程上马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航运上的考虑。
河道过于弯曲的话,轮船在枯水期转弯时容易搁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排险。
裁弯取直的话,还可以节约运输成本。一艘千吨级轮船少行驶78公里,每次可以节约燃料成本60多元(按照当时币值),相当于当时两个工人的月工资。
出于防洪和利于航运的考虑,荆江“裁弯取直”工程上马了。
从1967年到1972年,荆江河段从藕池口至城陵矶,实施了几次大的裁弯取直工程,河道长度从约240公里缩短至约162公里。
荆江裁弯取直以后,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环节了沿线的防洪压力,荆州和武汉一线的防洪压力都减轻了很多。
其次,水上运输成本减少了不少,既节约了燃料,又减少了船只搁浅的风险。
近年来,裁弯取直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渐渐显现,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生态方面的影响,水域面积大幅缩小,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减少,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
其次,裁弯取直剧烈改变了千万年来形成的自然地形,导致河床下切比较严重,对河岸的侵蚀也很厉害,河堤维护成本也加大了很多。
裁弯取直以后,长江水快速冲向下游,河流沿岸堆积地貌因泥沙沉积减少而萎缩,土壤肥力下降。河流速度加快还导致淡水资源过多流入大海,并造成下游的防洪压力加大。
改变自然面貌的大工程,总是有利有弊,就看怎么去权衡,怎么把不利后果消解到最低水平了。
长江的长度由世界第二,变成世界第三,这倒是看得见的数据。
大家认为,要不要恢复旧河道,为长江夺回世界第二的排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