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军中将周磐在昆明被俘,并判处死刑,就在快要被枪毙时,他忽然想到,自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07 20:37:31

1950年,国军中将周磐在昆明被俘,并判处死刑,就在快要被枪毙时,他忽然想到,自己手中有救命符:他想用一个宝贝,换自己一条命!   2014年6月28日,湖南博物馆的聚光灯下,文物专家轻轻将青铜盖子扣在皿方罍器身上,随着“咔嗒”一声轻响,分离90余年的“方罍之王”终于完整。 现场观众掌声雷动,而专家在解说时特意提到:“这枚盖子能留存国内,要从1950年一位国军战犯的死刑判决说起。”那个战犯,正是试图用盖子换命的周磐。   1950年昆明战犯管理所,死刑判决书送达时,周磐整个人瘫软在地。这位曾与彭德怀有师生之谊(彭德怀早年在其麾下当兵,被他提拔)、抗战时官至陆军中将的人,此刻满脑子都是如何保命。 就在押解人员准备将他送往刑场时,他突然嘶吼:“我有国宝!献宝能不能免死!”随后,他从贴身包裹里掏出一个青铜盖子——正是皿方罍的盖。   这盖子的来历,比周磐的军旅生涯更曲折。1919年,湖南桃源农民艾清宴种地时挖出皿方罍,器身被古董商石瑜璋以400银元买走,盖子却留在当地,被新民学校校长钟逢雨收藏。 1925年,周磐率部驻扎桃源,听说盖子的消息后,一边用重金诱惑,一边动用军队施压,硬是从钟逢雨手中抢走了盖子。 此后二十多年,周磐带着盖子南征北战,哪怕国民党政权崩溃、他退往云南时,也没舍得丢弃——他早把这盖子当成了“最后的筹码”。   可周磐的算盘打错了。专家鉴定确认盖子是商代重器,纹饰上的饕餮纹清晰可见,铭文更是研究商代礼制的重要史料,但司法部门并未因献宝而减轻对他的判决。 翻开周磐的履历,满是血债:1927年支持“马日事变”,双手沾满共产党人的鲜血;抗战后参与内战,在湘西围剿红军时抢粮抓人,制造多起惨案; 1949年湖南解放后,他仍率残部负隅顽抗,直到昆明起义后才被俘。这些罪行,早已超出“献宝抵罪”的范畴。 1952年,周磐还是被执行枪决,而那枚盖子,则被湖南省政府接收,最终存入湖南博物馆。   与盖子的“安稳”不同,皿方罍的器身踏上了近百年的漂泊路。1920年代石瑜璋将其卖出后,器身先流入上海古董市场,后被秘密运往海外,在英国、美国、日本的收藏家手中辗转。 2001年,纽约拍卖会让它震惊世界,以近千万美元成交;2014年,佳士得计划再次拍卖时,中国方面终于出手。 湖南省政府牵头,联合文博机构和企业,筹资2000万美元,历经多轮谈判,才将器身迎回国内。   当器身与盖子在2014年合体时,距离周磐献宝已过去62年。没人能想到,当年战犯试图保命的“救命符”,最终会成为民族文物回归的关键一环。 皿方罍的命运,像一面镜子:国家积弱时,文物只能被倒卖、流失;民族强盛后,才有能力跨越重洋,让散落的文明碎片重归完整。   如今,完整的皿方罍陈列在湖南博物馆,青铜表面的光泽历经千年仍未褪去。它不仅见证了商代的文明辉煌,更记录了近代中国的屈辱与崛起。 周磐当年的私心,意外让盖子留存国内,而国家的强大,才真正让国宝完整。 这或许就是历史的深意:国宝从不属于个人,它属于整个民族,只有在强盛的国家庇护下,才能真正“回家”,诉说跨越千年的文明故事。 信源:人民网——完罍归湘——皿方罍长达一个世纪的归家路

0 阅读:2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