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县政府第7次收到日方函件,对方提出投资3.5亿修高速换藏重康美的遗骸,日本人从1972年起就惦记着把这具战犯遗骸带回去,几十年间换着花样来试,派所谓“遗族”献花,放话投资修路,结果?腾冲的回答从来就一个字:不!这不是谈生意,这是民族尊严的底线! 藏重康美何许人也?他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从 1937 年侵华战争爆发起就血债累累。他在华北搞 “扫荡” 时烧杀抢掠,把无数村庄夷为平地;1943 年调任腾冲守备司令后,又把整座城变成军事堡垒 —— 赶走百姓、拆毁民房、挖掘暗道,甚至把城隍庙的材料都用来修筑工事,妄图阻挡中国远征军的反攻。1944 年的腾冲战役中,他龟缩在东城门的防空洞里发号施令,被部下讽刺为 “坐洞联队长”。即便如此,远征军在飞虎队支援下历经 42 天血战,付出 1.8 万人伤亡的代价才收复腾冲,藏重康美最终被埋在坍塌的防空洞里,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战后,云贵监察使李根源亲自选址修建国殇墓园,将 8000 多名远征军烈士安葬其中。而藏重康美的尸体被反绑双手、以跪姿埋在墓园最低处,墓碑上刻着 “倭冢” 二字,让他永远向中国英烈谢罪。这不是简单的丧葬安排,而是历史正义的宣判!正如西湖岳王庙前秦桧夫妇的跪像,腾冲人用这种方式让侵略者的罪行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而日本人为了这具遗骸,可谓是费尽心机。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他们先是派 “遗族” 打着 “献花” 旗号来试探,被当地百姓堵在墓园外;后来又放出投资修路、建厂的诱饵,甚至提出修复古城墙的方案,附加条件始终是移除跪像、迁走尸骨。上世纪 90 年代,某日本企业带着 10 亿日元投资计划找上门,在万人听证会上,82 岁的远征军老兵李绍白扯开衣襟露出胸口弹痕:“我这条命值多少钱?” 最终全票否决了交易。 腾冲人的决绝,源自对历史刻骨铭心的记忆。滇西抗战期间,这里是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生命线滇缅公路的关键节点。日军占领腾冲两年间,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他们把来不及撤离的妇女儿童关进水牢,在城隍庙刺死护寺僧人,甚至用活人做细菌实验。收复腾冲时,城内 90% 的建筑化为灰烬,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国殇墓园里密密麻麻的墓碑,很多只刻着 “无名氏”,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却永远留在了这片红土地上。 腾冲人不是不需要发展,也不是不看重那动辄上亿元的投资。但他们深知,有些底线一旦突破,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因此,腾冲政府对于日方居心叵测的投资十分戒备,并回应称:宁可不要投资,也绝不出卖历史。还曾向日本方面提出了三个条件:拆除靖国神社、教科书必须还原历史真相、以官方名义向腾冲烈士道歉。可这三个合情合理的要求,日方至今一条都没做到。正如当地百姓所说:“他们连最基本的道歉都不肯给,凭什么让我们拆掉跪像?” 这种态度在 2025 年的第七次交涉中依然没变,当日本再次抛出 3.5 亿投资时,腾冲县政府的回函依然只有一个字:“不!” 消息传开,当地商户自发在店门口张贴 “拒绝接待日本旅行团” 的告示,老兵后代带着孩子来到墓园,指着跪像讲述当年的惨烈战事...... 如今的腾冲,公路四通八达,旅游业蒸蒸日上,但国殇墓园始终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地标。每年 9 月 14 日光复纪念日,全城鸣笛默哀,老人带着子孙把自家种的菊花摆在烈士墓前。那座 “倭冢” 和跪像,早已超越了物理存在,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正如墓园里新增的石刻:“金可熔,石可碎,此像不可移。” 有些东西,永远不能用金钱衡量,更不容任何交易玷污!
腾冲县政府第7次收到日方函件,对方提出投资3.5亿修高速换藏重康美的遗骸,日本人
瑶光沐蕙芷
2025-09-07 19:40: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