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汉唐车型,曾凭借当时优秀的产品力,得到了中高端用户的肯定,成功站上20~

讲讲汽车的事 2025-09-07 16:06:40

比亚迪的汉唐车型,曾凭借当时优秀的产品力,得到了中高端用户的肯定,成功站上20~30万价格区间。

但是现在通过大降价,把价格弄到20万以内,然而这并没有迎来销量的增加,反而在逐渐下降。比亚迪的销售部门或许会在心里嘀咕:为啥会是这样?

比亚迪本意是降价促销,说的好听点就是回馈消费者,惠及新用户。但是,承载品牌向上重任的“汉唐”系列在经历降价后,却出现了“量价齐跌”的趋势。这样的结果,应该引起比亚迪的反思。

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为了维持销量领先地位,比亚迪需要通过价格调整来扩大市场份额,尤其是在20-30万这一关键的中高端市场。

降价策略虽然可能在短期内稳住销量,背刺老用户倒是小事情,但对“汉唐”系列的中高端品牌形象造成了冲击,使其难以维持应有的品牌溢价。

同时,汉唐车型的降价,走性价比路线,这使其市场定位变得模糊。降价使得比亚迪主品牌产品线的价格区间重叠严重,导致其高端化战略(如腾势、仰望)面临挑战,消费者难以清晰区分不同价格区间的车型价值。

反观华为,不管是手机还是汽车,都是高端产品。余承东就说过,大意是,华为智驾不做20万以下的车。价格虽然高,但是产品质量确实也同样很高,也得到了中高端用户的广泛信赖和认可,而且销量都很高,这是事实。

华为通过“智选模式”与车企合作,明确将目标市场定位于40万以上的中高端及豪华车市场。其代表车型如问界M9,售价远高于“汉唐”系列。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领先的智能驾驶技术(如ADS 3.0/4.0)和鸿蒙OS车机系统。这些技术构成了其产品的核心价值,支撑了高定价和高品牌溢价。

华为汽车在高端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功。例如,问界M9上市后销量持续领先,成功切入了被传统豪华品牌垄断的市场。其高定价并未影响销量,反而因其强大的产品力获得了用户的广泛信赖和认可。

不同的定价,是有不同的市场定位差异 ,服务于不同消费群体。很显然,购车预算10万-20万的用户,和20~30万区间的用户群体是不一样的。

比亚迪的降价策略在短期内有效,但对品牌溢价造成了冲击,且会严重背刺老用户;而华为的策略则更注重长期品牌价值的塑造,虽然投入成本高,但一旦成功,便能建立起强大的护城河。

比亚迪的降价策略,对新用户其实是有利的。它成功地将高端技术下放到更低价位,惠及了更广泛的消费者,这是其市场统治力的体现。而华为的高端策略也面临挑战,如如何持续创新以维持技术领先,以及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车价的高低,还在另一个层面影响用户的选择。用户的心理需求与价格也是紧密相连的。高价车不仅代表驾驶体验的提升,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豪华车通过设计、品牌和技术,满足消费者对尊贵感的追求,这种心理需求在购车决策中占据重要地位。

消费者有一个朴素的理念,便宜没好货。不是所有车型都适合走性价比路线,一辆好车,要能给车主提供情绪价值。一味的降价,走低价策略,是走不远的。

汉唐的低端化,是比亚迪产品定位最大的败笔。低价车留给比亚迪秦系列就可以了。

汉唐的车价必须稳定,完全可以靠增加配置,增加纯电续航,提高配件质量,来提高整体产品力。高质高价。是一种门走得远的竞争力。

0 阅读:32
讲讲汽车的事

讲讲汽车的事

喜欢汽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