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有一神箭手,宋徽宗派他去镇守边关,两军对峙时,他连射三箭,结果一个敌军

瑶光映心曲 2025-09-07 05:59:58

北宋末年,有一神箭手,宋徽宗派他去镇守边关,两军对峙时,他连射三箭,结果一个敌军也没射中,敌军见状哈哈大笑,但是看到那些箭后,敌军立刻撤军再也不敢来挑战了。 何灌这个人,字仲源,开封祥符人,家境穷得叮当响,从小就没法好好读书,只能早早去当兵。北宋那时候,重文轻武,军队除了禁军,其他基本是乡兵乡勇,管理乱七八糟,里面还混着不少罪犯。何灌进了这种环境,没跟着学坏,反而天天苦练武艺,尤其箭术,拉弓射箭成了他的日常。军营日子苦,风吹日晒,他愣是练出一身本事,箭法准得吓人,渐渐在军里出名。宋廷有武选考试,何灌去试了试,凭着过硬的技术,拿了个好名次,当上了河东从事。上司看他靠谱,办事利索,很快就升到河东路府州和火山军巡检,调去宋辽边境干活。那地方偏远,危险多,何灌却觉得合适,能发挥他的箭术,巡逻边线,防着辽人越界。 边关上,何灌负责的区域有贾胡瞳这么个地方,水源好,辽人老爱过来抢水喝。何灌知道后,带人重划界线,明确告诉辽方,别再随便进来,不然有你们好看。辽军平时看宋边军软弱惯了,这下子气坏了,集结大军压过来,想给宋军点颜色瞧瞧。两军对垒,辽兵叫嚣着要决战。何灌先射了几箭,干掉几个辽兵,敌阵有点乱,但没退兵的意思。他一看情况不对,干脆转头朝远处山崖射三箭。这三箭没瞄人,全钉在崖石上,深陷进去,几乎齐根没入。辽军起初以为他失手,还大笑起来,可等他们看清箭的位置,笑声没了。箭入石那么深,距离又远,力道和准头都变态级,这哪是失误,分明是显摆实力。辽人崇尚武力,一见这阵势,明白对面这家伙箭下没人能活,赶紧撤军,从此边境太平不少。 这事传开后,何灌的名气大了,辽军一提他就犯怵,不敢轻易犯边。后来跟西夏打仗,何灌又露一手,一箭射穿敌甲,还串糖葫芦似的杀了两个人,西夏兵也怕了。何灌不光武艺好,脑子也活,在边关多年,懂怎么对付外敌。宋徽宗听说他的事迹,把他调回京城,当太尉,这可是正二品大官。一次辽使来访,徽宗让何灌陪着在玉津园射箭玩。辽使射中靶子,何灌第一箭偏了,辽使嘲笑他不行。何灌说这是礼让,第二箭直接中靶心。徽宗看他机灵,升他为步军都虞侯,管京城禁军。这时候,何灌算得上位高权重,手握军权。 北宋军队结构有问题,禁军强,边军弱,朝廷腐败,欠饷欠得厉害,士兵没劲头训练。金兵南下时,朝廷派梁方平守黄河北岸,何灌守南岸。梁方平是个宦官,从没打过仗,胆小如鼠。何灌觉得这布置不对劲,建议把精兵调南岸,北岸当辅助,用河当屏障,能多点回旋余地。朝廷不听,坚持原计划。何灌没法,只能去南岸布防。金兵一来,梁方平见势不妙,先溜了,北岸宋军乱套,往南跑。何灌烧了浮桥,想逼他们回头打,可士兵慌了神,好多淹死或被杀。金兵士气旺,渡河杀过来,南岸宋军一看北边惨样,也吓跑了。何灌带残兵撤回京城,朝廷却怪他丢了黄河,推卸责任,让他去西城外挡敌。 何灌在西城外跟金兵干了三天,杀了不少敌兵,但金军人多势众,他最后战死,手下也大多跟着阵亡。金兵进京,徽宗和钦宗被俘,北宋就这么亡了,历史上叫靖康之变。何灌这人,一辈子从底层爬上来,靠箭术和脑子立功,到头来却栽在朝廷的昏庸上。北宋重文轻武,军队积弊深,遇上强敌就露馅。何灌的箭术牛,但再牛也救不了烂摊子。这事让人想想就窝火,英雄命苦啊。

0 阅读:1475

猜你喜欢

瑶光映心曲

瑶光映心曲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