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从1976年开始无偿资助中国学生留学,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自己所资助过的学生,学成后必须回中国! 让·德·米里拜尔1919年出生在法国东南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父是一战法国空军的创始人,父亲是二战法国空军司令,表姐做过戴高乐的机要秘书。名字里的“德”就是贵族标记,“米里拜尔”是出生地。他学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常去博物馆看展品。1976年秋天,57岁的他受法国政府派来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法语。他领法国薪水,但学校要再给一份时,他直接拒绝,说中国发展需要钱,这份就别给了。法语系刚建,啥设备都缺,他每次回法国都带电视机、录音机啥的,分给老师学生。起初大家觉得他挺远的,就课堂上见见。后来陆栋老师跟他聊起来,陆栋请他去家坐坐,他讲起家族事,陆栋听完直感慨身份不简单。他来中国是因为中国文化让他着迷,他课余研究明代官制,用六年写23万字论文,填补法国那块空白,66岁拿国家博士学位。 他没停下,继续传中国文化。快70岁时,得结肠炎,疼得厉害,看中医一针就好,他就自学中医,几年后用中法文写《简明中医外科学》和《中国古代社会与传染病》。1994年,法国政府给拿破仑勋章表彰他中法交流贡献,他转手捐给学校,放校史馆里。 从1976年起,让·德·米里拜尔开始无偿资助中国学生留学法国,他只有一个要求,学成必须回中国。他先帮中医杨晨光,杨晨光给他治病时说想去法国进修但没钱,他联系马赛医学院,写推荐信,杨晨光就去读博士了。后来他帮更多人,像爸似的,教法语,联系学校,申请奖学金。李涛回忆,到法国先住他家,吃他做的饭,觉得暖和。他资助超70名学生,不求回报,但每次都强调必须回国,因为中国得靠自己人才自强。学生们开始不懂,后来从他信里明白,中国人互帮互助,国家才行。他还帮陕西安康石泉县32个孩子上学,寄钱买书交费。要知道,他工资每月1000欧元左右,换人民币1万多,帮这么多人,肯定不够用。 他为省钱,住学校老宿舍,几平方米,就床桌柜子,书堆一屋。他两件衬衫穿几十年,洗得透亮,还自己补袜子。快90岁,吃1元方便面凑合。 他没结婚,说有家庭就只能围着家转,没家庭能帮所有人。1997年,母亲在法国去世,他80多岁,申请中国永久居留,放弃法国国籍。2000年,最后回法国,跟朋友告别,知道再见不着。他留中国,每年除夕去朋友家过年。年纪大,学生朋友轮流照顾,在本子上记谁来过。临终前,签遗体捐献书,写希望遗体对中国医生有点帮助。财产全捐需要的人。2015年10月10日清晨,96岁离世,一钢琴家在他身边弹曲,他微笑走。
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从1976年开始无偿资助中国学生留学,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自
瑶光映心曲
2025-09-07 04:46:35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