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男子跟朋友说:我谈恋爱了。朋友说:我也接触一个女孩,随即发来女孩视频,男子一看懵了:这不我女朋友嘛!男子因为太爱,选择原谅女友,第2天拿了2条中华烟,还有酒等礼品见了女方家长,谁料,3天后,女友消失,男子再去找女友时,眼前的一幕,又差点给他气过去! 在河南开封,一个26岁的男人以为自己撞上了天大的好运。 他觉得,自己遇到了这辈子“最好的姑娘”,一个体贴到骨子里的女孩。 这个女孩,是在网络世界里认识的。 有时是在红娘的评论区,有时是在热闹的直播间,她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用无微不至的关怀迅速融化人心。 让一群渴望稳定感情的大龄单身汉彻底沦陷,以为真爱终于降临。 可谁能想到,这温情脉脉的背后,是一个精心编织的骗局。 在七夕前夕,26岁的小李(化名)整个人都沉浸在恋爱的甜蜜中,像是踩在云端一样。 他满心欢喜地把自己谈恋爱的消息告诉了好朋友,眼睛里闪着光,一边说一边忍不住傻笑:“兄弟,我遇到一个最好的女孩,真的特别合拍。” 朋友听了,拍了拍他的肩膀,也由衷替他高兴,并告诉小李,自己也在接触一个女孩。 小李闻言更是开心,觉得这简直是缘分。 他一拍大腿,语气兴奋:“七夕快到了,不如咱俩各自带着女朋友一起过,四个人聚一块,还能互相认识一下。” 朋友笑着点头,认为小李这个主意不错。 还说道:“行啊,我把她的视频发你看看,你给把把关。” 小李心里充满期待,他想看看朋友喜欢的女孩长什么样,也想为朋友真心把关。 可视频点开的一瞬间,他的笑容彻底凝固,整个人僵在了原地。 屏幕里那个眉眼熟悉、笑容清甜的女孩,竟然正是自己这段时间朝夕相处、刚刚认定的女朋友! 那一刻,小李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差点没稳住手机,嘴里下意识脱口而出一句:“这不是我女朋友吗?!” 小李和朋友一对照信息,再反复确认视频里的细节,脸色都变得铁青。 女孩口中的“唯一”,竟然同时是他们两人。 那一瞬间,两兄弟都感觉自己被狠狠扇了一巴掌,心里乱成一锅粥。 朋友更是当场懵了,因为女孩一直斩钉截铁地告诉他,自己是单身,从未谈过恋爱。 可是,感情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让人失去理智。 小李虽然愤怒,却依旧舍不得彻底放手。 因为他已经陷得太深,几个月来投入的真心和期待,让他选择了自我麻痹。 为了证明自己是真心对待这段感情,他甚至在第二天就拎着两条中华烟和一瓶好酒,鼓起勇气登门拜访了女方家。 女孩的母亲态度和蔼,笑容可亲,不仅热情招待,还对小李的礼数和谈吐赞不绝口。 那一刻,小李觉得自己终于赢得了认可,心里的不安似乎被冲散了大半。 他开始畅想未来,想着婚礼、房子,甚至孩子的名字,仿佛只要自己足够真诚,就能抹去之前那些“不对劲”的蛛丝马迹。 可现实往往比想象更残酷,没过几天,小李去女方小区找她,本想给个小惊喜,却远远看到她和一个陌生男人十指相扣走在一起。 夕阳下,他们的身影亲密得像一对热恋的情侣。 分别时,女孩还毫不避讳地踮起脚,给了那男人一个拥抱。 小李心脏猛地揪紧,血压直冲脑门,他几乎是冲上去拦住两人,质问眼前的陌生男人到底是谁。 结果,对方一句话让他当场石化。 “我是她男朋友,我们在网上认识的,早就见过她爸妈了。” 那一刻,小李只觉得天旋地转,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并不特殊。 至少他、朋友,还有眼前的这个男人,都在被同一个女孩以“恋人”的身份同时欺骗。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笑话,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所有的认真与付出,最终换来的只是荒唐与心碎。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感情纠纷了,大家这才反应过来,这根本不是谈恋爱,而是一场以感情为诱饵的金钱诈骗。 账算下来,触目惊心。 有人在短短一个月里就为她花了六千多元,另一位更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砸进去一万多。 这些钱,包含了日常约会、买礼物,甚至还有直播间的打赏。 面对质问,女孩的态度却异常冷漠,她轻描淡写地说,那些钱都是男方“自愿”花的,还表示“该退的我都退了”,仿佛一切都与她无关。 这事儿到底算不算诈骗?有人提出了法律上的疑问。 根据《刑法》,如果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财物,数额达到立案标准(比如三千元以上),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那些为了见家长买的烟酒,是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与。 既然对方根本没有结婚的打算,受害者就有权根据《民法典》要求返还。 至于直播打赏,如果能证明是在她“恋爱”的诱导下进行的,同样可以主张撤销赠与。 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些受害者太渴望一份真挚的感情,才会被最初那份刻意营造的热情和体贴蒙蔽了双眼,一步步掉入陷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河南开封,男子跟朋友说:我谈恋爱了。朋友说:我也接触一个女孩,随即发来女孩视频,
繁星入眸念成诗
2025-09-06 23:55: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