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人还记得没,记得之前有一位作家说: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论才气比不上唐宋词,论气势强不过《观沧海》,到底牛在哪里? 今天在楼下遇到一位老爷爷,教孩子背诵这首词时,他竟然全词背诵下来了,我感到无比震惊。那么这首词到底强在哪里? 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先谈气势。开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诗人登高远眺,视野在想象中无限延展,千万里的大地被冰雪覆盖,天空中雪花漫天飞舞。一个 “封” 字,凝然安静,展现出大地的肃穆;一个 “飘” 字,舞姿轻盈,赋予雪景灵动之美。随后,“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诗人以如椽大笔勾勒出无比辽阔的壮美河山。长城从南到北,大河自西向东,地域之广袤令人惊叹。“惟余莽莽” 强化了白茫茫一片的壮阔,“顿失滔滔” 则写出河水冰封的迅速与寒威之烈。再看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与高原本是静物,可在诗人笔下,它们仿佛化身为银色的蛇、蜡制的象,灵动地舞动、奔腾起来,甚至要与天公一较高下。 这份磅礴的气势,将大自然的雄浑与人类的豪情壮志完美融合,超越了一般写景诗词的局限,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诗人那豪迈的胸怀与雄伟的气魄,这等气势,在诗词史上都极为罕见 。 接着说寓意。下阕由对壮丽山河的描绘转而评议历史人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祖国的山河这般美丽,引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为之倾倒。但诗人笔锋一转,“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对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进行了点评。他们虽在武功方面成就卓著,然而在文治以及综合素养上,却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这并非全盘否定,而是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历史人物。最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堪称点睛之笔,宣告过往的英雄都已成为历史,而真正能够主宰国家命运、引领时代潮流的,是当下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诗人借此表达了无产阶级肩负历史使命的自豪与自信,寓意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由新的力量开启,这种深刻的寓意,赋予了诗词超越时代的价值 。 最后讲讲文采。从遣词造句来看,用词精准而生动。像 “舞” 和 “驰” 这两个动词,把静止的山和原写活了,让画面充满动感与活力。“红装素裹” 一词,将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相互映照的景象比喻成女子娇艳的装扮,形象而富有美感。 在修辞方面,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以 “银蛇” 喻群山,以 “蜡象” 喻高原,生动地展现出其形态与气势;“欲与天公试比高” 则赋予山和原以人的意志,使它们仿佛有了挑战苍穹的勇气。此外,诗词的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抒情紧密结合,过渡自然流畅,结构严谨完整。无论是从语言的优美,还是从整体的艺术架构来看,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文采水准 。 柳亚子评价《沁园春・雪》为千古绝唱,认为即便苏东坡、辛弃疾也难以望其项背。从气势、寓意、文采这三个维度剖析,这首词当之无愧。
不知道有人还记得没,记得之前有一位作家说: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论才气比不上唐宋
另子维好故事
2025-09-06 23:17:31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