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有一位人物的抉择震撼业界,彰显出浓烈的家国情怀,他

精致的老汉 2025-09-06 12:54:48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有一位人物的抉择震撼业界,彰显出浓烈的家国情怀,他就是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当台积电董事长以放弃股票相要挟,试图阻止他前往大陆发展时,张汝京斩钉截铁地回应:“不要就不要!” 这份毅然决然,成为他投身祖国半导体事业征程的激昂序曲。 张汝京的半导体生涯起点颇高。他毕业于台湾大学,随后在美国深造,先后获得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以及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1977 年,年仅 29 岁的张汝京加入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幸运地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团队中的一员。在德州仪器的 20 年,他从研发设计工程师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功底与丰富的管理经验,成功在美、日、新、意及中国台湾地区创建并管理了 10 多个工厂的技术开发及 IC 运作,这段经历让他在全球半导体领域声名鹊起。 然而,在张汝京内心深处,一直萦绕着父亲的殷切期盼 —— 到大陆建厂。张汝京出生不久便随父母定居台湾,尽管身处异乡,但父母始终向他传递着对祖国大陆的眷恋与牵挂,使得他对自己的根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知。尤其是在海外工作期间,他越发渴望为祖国的半导体事业贡献力量。1997 年,父亲的离世成为张汝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让他深刻意识到实现父亲遗愿、回国建厂刻不容缓。 彼时,台湾半导体行业发展势头正盛,张汝京凭借自身实力,将世大半导体在短短三年内打造成台湾第三大芯片代工企业,产能达到台积电的 30% 左右。按照他的规划,世大的第三厂到第十厂都将建在中国大陆,为大陆半导体产业注入强劲动力。但命运的齿轮在此处发生转折,台积电提出收购世大半导体。在收购谈判中,张汝京唯一的要求便是台积电必须履行在大陆建厂的承诺,可收购完成后,台积电却多次搪塞,拒绝兑现诺言。深感被戏弄的张汝京,毅然决定离开台积电,亲自回大陆实现建厂梦想。 台积电董事长试图以股票为筹码挽留张汝京,抛出 “你敢去大陆,那在台积电的这么多股票就不能拿了” 的威胁。要知道,当时台积电的股票价值不菲,足以让普通人衣食无忧十辈子。但在张汝京眼中,个人财富与国家需求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笔巨额财富,带着 300 多名工程师,于 2000 年 4 月奔赴上海张江。彼时的张江还是一片荒芜,但张汝京坚信这里将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希望之地。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卓越的人格魅力,广纳贤才,在一年多时间里集结了国际上 400 多位芯片业技术工程师。同时,面对资金紧张与技术封锁的双重困境,他精打细算,购买二手设备并加以改造,从荷兰、瑞典等国获取替代设备,想尽一切办法突破技术限制。 在张汝京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中芯国际迅速崛起。中芯国际的成立,填补了国内高端芯片制造的空白,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这一成就引来了台积电的打压,台积电以侵犯专利为由发起诉讼,诉讼长达近 10 年,中芯国际最终不得不赔付巨额罚款,张汝京也被迫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即便如此,张汝京也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他转身投身新的事业,继续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探索前行。此后,他创立芯恩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引入全新的 CIDM 模式,致力于打造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成立青岛大学微纳技术学院,为解决国内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缺口贡献力量。 张汝京的故事,是一部为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奋斗史。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个人的得失在国家大义面前可以被毅然舍弃。在他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人才投身中国半导体产业,推动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艰难中不断前行,逐渐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如今,回首张汝京的抉择,其意义早已超越个人范畴,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征程中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为实现 “中国芯” 的梦想奋勇拼搏。

0 阅读:4

评论列表

小陈

小陈

2
2025-09-06 13:33

为了国家的人值得点赞

精致的老汉

精致的老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