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看清欧美社会那套“吃人不吐骨头”的潜规则!   不管你是硅谷拿高薪的亚裔

青橘小罐 2025-09-06 12:38:09

很多人没看清欧美社会那套“吃人不吐骨头”的潜规则!   不管你是硅谷拿高薪的亚裔高管,还是华尔街叱咤风云的金融精英,家族财富很难传三代,最后那点家底,被白人圈子“合法合规”地稀释干净,这不是运气差,是人家从一开始就专坑亚裔!   别以为在美国的那些金融精英们,日子过得多风光,就说职场上,亚裔总被夸“勤奋能干”“业绩突出”,可再厉害的业绩,也绕不开一个坎,客户资源全攥在白人手里。   你在前面累死累活做项目、冲 KPI,看似是团队核心,可那些能决定公司命脉的大客户、关键合作渠道,永远掌握在白人同事或上司手里。   而且大多只能待在技术、执行这些“干活不掌权”的部门,以为凭业绩能升职,可到了关键节点,要么被“画大饼”,要么就被调去个闲职,慢慢边缘化。   再说到财富传承,这才是坑的核心,不少亚裔精英打拼一辈子,攒下家底开公司、做投资,想着给子孙留条后路,可到了第三代,基本就撑不住了。   他们会先找借口打压公司股价,比如散布点“业绩不稳”的消息,再联合其他资本断融资渠道,最后等你撑不下去了,再以远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接盘”。   要么就是股权被一点点稀释,比如在公司融资时,白人资本会要求“优先认购权”,或者通过复杂的金融条款,让亚裔手里的股权慢慢变成没有话语权的优先股。   到最后连董事会的门都进不去,以前的风光全没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怎么还能“合法合规”?其实白人圈子早把规则玩透了。   比如收购公司时,他们会用“市场评估报告”做文章,找自己人办的评估机构,把公司价值压得极低。   稀释股权时,会利用复杂的“公司章程”“投资协议”,里面全是普通人看不懂的条款,等签了字,才发现自己一步步掉进陷阱。   想打官司维权?可法院、律师事务所大多也是白人圈子的人,最后要么败诉,要么拖到你耗不起,只能认栽。   这种事儿不是个案,早有不少例子藏在背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个华裔家族在纽约开了家连锁超市,生意做得特别好,门店开了二十多家,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   到了第二代,想扩大规模找资本合作,结果白人资本找上门,说要“注资支持”,还签了看似公平的协议。   可没过几年,因为协议里藏着 “业绩不达标就稀释股权” 的条款,再加上白人资本故意在供应链上给他们使绊子,导致超市业绩下滑,最后股权被稀释到只剩 5%。   家族彻底失去控制权,超市也改了白人老板的名字,这家人告了好几年,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因为所有流程“合法合规”。   还有个更典型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位日裔金融分析师在华尔街做得风生水起,自己成立了投资公司,管理着上亿美元的资产。   他去世后,儿子接手公司,想继续拓展业务,结果白人同行联合起来搞事情,他们先说服几家大客户撤资,再在行业内散布日裔团队不靠谱的谣言。   接着又通过监管机构“查账”,虽然最后没查出问题,却拖垮了公司的现金流。   最后白人资本以“拯救公司”的名义,低价收购了这家公司,日裔家族手里的股份变成了废纸,一辈子的心血就这么没了。   其实这些事儿的本质,就是欧美社会里的“隐性种族壁垒”,他们嘴上喊着 “平等包容”,实际上从没想过让亚裔真正融入核心圈子。

0 阅读:146

评论列表

乀詂

乀詂

1
2025-09-06 17:33

怎么都那么丑,纵欲过度吧

青橘小罐

青橘小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