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恶的根源何在?李向安:坏的制度下绝不能讲“适者生存”】在当今社会,我们看

孙王良评 2025-09-06 09:19:50

【人性之恶的根源何在?李向安:坏的制度下绝不能讲“适者生存”】

在当今社会,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性之恶。比如好心扶起一个老人,却被这个老人碰瓷;比如好心借给朋友钱财救急,却遭遇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比如搞传销的借发财为名,坑害千家万户;比如许家印之类的企业家居心不良,烂尾楼让百万业主痛不欲声……,这些坏人是如何产生的?人性之恶的根源何在?答案往往游移于两个极端之间:有人坚信恶是人性深处不可剥离的烙印,是潜伏在每个灵魂暗角的野兽;有人则断言恶纯粹是后天环境的扭曲产物。到底孰是孰非,笔者最近与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向安律师交流,李向安对我说:制度之镜是善恶人性的囚笼与救赎。

李向安进一步解释说:好的制度能让坏人无法作恶,坏的制度让好人也变成坏人。人性绝非白纸一张,亦非全然固定的实体。它更像一片蕴含无数可能性的沃土,既孕育仁爱的花朵,也滋生仇恨的毒草。社会制度形塑着人的行为选择、道德感知乃至对现实的根本理解,管理者制定什么样的生存规则很重要,如果制度定的不当,善良的普通人在特定情境压力下,很容易坠入作恶的深渊; 反之一部设计精良的制度,如同坚固的堤坝,能够约束人性洪流的泛滥。它通过明晰的权责界定、有效的监督制衡与必然的问责惩戒,大幅提高作恶的成本与风险,使心术不正者望而却步。

众所周知,新加坡的廉政指数比较高,是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比其他国家高吗?事实证明并非新加坡国民的天性更高尚,而是这个国家建立了“让贪腐者不想、不能、不敢”的严密制度网络。而有的国家制度崩坏、正义不彰、作恶不受惩戒甚至反得奖赏,清廉指数低得令人发指。恶法释放出的致命的逆向激励,让普通人也全都变成了坏人。因为做好人在社会上无法生存,所以只能做坏人。如果坚守着心中的善念,可能在这样的国家就意味着自我牺牲甚至毁灭,而同流合污则成为生存甚至成功的“理性选择”。

历史上无数悲剧表明,在系统性扭曲的压迫下,许多普通人会为了自保或利益,逐渐麻木良心、适应罪恶,最终从受害者异化为加害链条上的一环。从纳粹德国的官僚为何成为屠杀机器中的齿轮,到某些公司内部何以滋生系统性欺诈文化,无数案例揭示了同一规律:恶的蔓延绝非单纯个人道德破产的累加,而是制度性诱因与人性弱点彼此强化的死亡螺旋。坏的制度如同被诅咒的土壤,再良善的种子也难逃被毒化的命运。原因很简单,恶的制度系统性地摧毁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信念,迫使人们在“适应或毁灭”间做出残酷抉择。

简单地说,生活在坏的制度下讲“适者生存”,不变成坏人行吗?你会被逆淘汰的。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好的社会制度呢?靠上帝的恩赐显然是天方夜谭。李向安认为:制度由人创造,亦由人维系与变革。每一部向好制度的演进,都依赖于无数个体在漫漫长夜中对善念的坚守、对不公的抵抗以及对更好未来的憧憬。麻木不仁的人是等不来好的制度的,空洞的道德说教也无益于构建好的社会制度,构建一种能够激发人性光辉、抑制人性幽暗的制度,需要每一个普通人都有着对民主、自由、善良以及崇高信仰的追求。这座制度大厦的基石,应当是权力的制衡、程序的正义、透明的监督和对个体尊严的无差别尊重。

所以,对于不公不义,正确的态度就是勇于起来作斗争,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就是一种值得称赞的斗争精神。我们每一次对制度的审视与革新,实则都是在回答一个古老而迫切的命题:我们渴望成为一个怎样的物种?是在黑暗森林中互相撕咬的野兽,还是在共同构建的明灯下彼此照耀的智人?答案不在星辰大海,而在我们自己亲手写下如何参与的规则之中。

0 阅读:51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