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中国抓捕的大量间谍,本以为被过洗脑,结果几乎都是主动投靠,更可怕的是这些人基本都在关键岗位,必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士,那么他们为何这么做? 就拿某科研院所的助理工程师刘某来说,他手里本来握着重要的涉密资料,却因为炒股亏得一塌糊涂,信用卡刷爆还欠了一屁股债。这时候他不想着踏实赚钱还债,反而盯上了自己拷贝的那些机密文件。 他专门研究了怎么跟境外间谍搭线,又是用化名又是换电话卡,把资料拆成一份份像卖商品似的讨价还价。结果对方拿了资料给了点小钱就把他拉黑了,他居然还不死心,又跑到别的国家接着兜售,最后落得个死刑的下场。 某涉密单位的韩某某,天天刷网络炫富视频,看着别人住豪宅开豪车,自己心里就不平衡了。他觉得凭自己的工作岗位,就该过上那样的日子,于是主动联系境外间谍,把单位的涉密文件当成摇钱树,以为这样就能一步登天。 境外那些间谍机构也特别会钻空子,专门挑精英们的软肋下手。留过学的郝某就是个典型例子,他在国外办签证时认识了个“热心”的使馆官员,对方又是请吃饭又是给找兼职,慢慢就把关系处近了。等郝某毕业回国前,人家才亮明身份,他稀里糊涂就被策反了。 回国后他还真按对方要求,钻进了中央某部门的研究所,把敏感项目资料偷偷传出去,最后换来了无期徒刑。这种披着“友好帮助”外衣的拉拢,让不少涉世未深的高学历人才栽了跟头。 说起来这些人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的还是行业里的尖子,怎么就拎不清轻重?说白了还是私心太重,要么贪钱要么泄愤,要么就是被人家画的大饼迷了眼。他们总觉得自己聪明,能游走在法律边缘不被发现,却不知道国家安全机关早就把他们的小动作看得一清二楚。 这些案例里没有谁是被强行洗脑的,全都是自己一步错步步错,主动跳进了境外势力挖的坑。他们身处关键岗位,手里握着别人拿不到的资源,本该为国家做贡献,却把这些当成了谋私利的筹码。 这种背叛带来的危害可不小,一份涉密资料可能让国防部署暴露,一项敏感技术可能被对手掌握,而这些损失往往是无法弥补的。不管你学历多高、本事多大,要是守不住底线,最终只会落得身败名裂、牢狱之灾的下场,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值。
拒绝得好,这种恶魔其实早该挫骨扬灰!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