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有钱也不行!9月3日的阅兵观礼台上,霍震霆这样的爱国商人才能,这说明了钱买不来祖国的信任!商人有两种,一种做生意像拨算盘,一种做生意像担使命。 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一个座位究竟意味着什么? 它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价签,更像是一本摊开的历史账簿,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每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每一次“存入”和“支取”。 9月3日那天的观礼台,霍震霆这样的爱国商人,才能坐在天安门正对着城楼的位置,这说明了钱买不来祖国的信任! 观礼台上的邀请函,从来不是看你当下有多少钱,而是对你过去几十年行为的一次总清算。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霍英东就顶着港英当局的巨大压力,冒着巨大风险为内地输送急需的物资,这一举动为他赢得了内地高层的深厚信任,也为日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内地正面临着经济封闭和物资匮乏的困境,而霍英东不顾外界的重重压力,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这无疑是一笔最原始、最硬核的信任资本,也因此,他在1964年能被邀请到北京观礼,这无疑是对他在这场合作中所积累的信誉的第一次回报。 与此同时,李嘉诚也曾在这本账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1978年,他穿着中山装登上天安门城楼,并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对外开放,李嘉诚成为第一批在内地投资的香港商人之一,凭借远见卓识,他不仅抓住了改革的机遇,还赚取了巨大的时代红利,为他在中国的商业帝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份“信誉资本”在当时显得尤为珍贵,也为他赢得了更多商业机会。 可是,信任资本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一时的投资回报,关键在于持续的经营和积累。 霍英东的信誉资本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从他投资“开放窗口”白天鹅宾馆,到后来的霍震霆积极推动中国重返国际体育大家庭,霍家对中国的长期投入和支持从未停止,甚至跨代传承。 在这一过程中,霍家的影响力和信任资本不断积累,最终变成了他们拿到观礼台“入场券”的重要“资产”。 无论是1984年的霍英东,还是后来的霍震霆,他们都在这份长期持有的信任中获得了分红,享受了时代发展的成果。 回过头来看李嘉诚,他后来的选择,从内地大规模抽身转投欧洲,在这本账簿上,无异于一次毁灭性的巨额“提现”,几乎将早年的积累消耗殆尽。 所以,哪怕他的商业帝国再庞大,可他已经不够换一张通往核心舞台的门票了。 资本往哪儿流,背后藏着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活法。 一种人是“筑桥者”,把钱当成连接自己事业和国家发展的桥梁,另一种人是“淘金者”,资本就是个工具,哪里有金子就去哪里挖。 霍家就是典型的“筑桥者”,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还看不清方向的时候,霍英东砸钱建白天鹅宾馆,这哪是单纯的生意? 这分明是在当时的中国和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 后来霍震霆搞体育外交,也是在为中国和世界铺路搭桥,这些事的价值,根本不是一张财务报表能算清的。 李嘉诚完美诠释了“淘金者”的商业逻辑,他的投资生涯充满了敏锐的判断和精密的计算。 最早,他进入内地,敏锐地察觉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机遇,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堪比一座待开发的“金矿”。 李嘉诚凭借过人的眼光,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可是,当他觉得欧洲这个“新矿区”在风险和回报之间有着更稳定的平衡时,他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将资本转向了更安全的地方。 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一切都无可挑剔,因为他始终是在追逐金子,而非深耕这片土地。 可是,这与“筑桥者”的选择截然不同。 霍英东这样的商人选择在关键时刻留下,与中国共同扛起风险,投身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一种更具历史意义的贡献。 李嘉诚则选择了保全自己的资本,确保家族财富的安全。 两者的选择,注定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同位置。 毕竟,财富的终极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个人的商业帝国与荣耀,更在于它是否能升华为国家记忆与功勋。 而霍家的故事,却早已和国家的关键节点绑在了一起。 抗美援朝的运输船、改革开放的地标、奥运首金背后的身影…… 这些事,让他们的财富超越了金钱本身。 观礼台的选择,就是对这两种财富归宿最直接的回答。 它嘉奖的,是那些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绑在一起,把钱变成了集体记忆的人。 钱能买到商品,但买不到信任,能买到头衔,但买不到发自内心的尊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李嘉诚有钱也不行!9月3日的阅兵观礼台上,霍震霆这样的爱国商人才能,这说明了钱买
万象瞭望者
2025-09-05 16:38: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