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春,15岁的贺文掌被土匪五花大绑,丢进了蒸笼中。随即整个山谷中都回荡着贺文掌撕心裂肺的声音,数个小时连绵不绝。贺文掌活活被蒸死,骨肉分离,惨不忍睹。 1920年的春天,湖南桑植县。当时贺龙正在拉队伍,闹革命。革命最缺的是什么?是枪。他好不容易通过关系,搞到了300条枪和300箱子弹,这在当时可是能决定一支队伍生死的家当。 为了把这批宝贝疙瘩安全运回来,贺龙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人——57岁的父亲贺士道和年仅15岁的亲弟弟贺文掌。让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和还没成年的弟弟去冒这个险,贺龙心里该有多看重这批军火。为了保险起见,还特意安排了几十个商人跟他们同行,想着人多目标杂,能安全点。 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贺龙的死对头谷膏如早就盯上了他,联合了一帮土匪,在必经之路三声潭峡谷布下了天罗地网。 那天,贺士道一行人走进峡谷,枪声毫无征兆地响了。贺士道腰上中了一枪,当场从马上摔下来。这位老拳师反应极快,顾不上自己,冲着护兵大喊,让他们赶紧带军火走。他自己忍着剧痛跳进河里,想游到对岸去。可就在他抓住岸边草根的时候,土匪的刀就砍了下来。老人家的血,瞬间染红了澧水的支流。 枪林弹雨里,15岁的贺文掌因为年纪小,跑不快,被土匪给抓住了。 土匪抓了贺龙的弟弟,以为抓到了个天大的筹码,立马派人给贺龙送了封信,开口就要五万大洋。 贺龙当时是什么反应?他把桌子都拍碎了。他太清楚土匪的德性,今天给了钱,明天他们就会更猖狂,拿这个钱去买更多枪,害更多的人。他对着送信的人吼:“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有本事冲我贺龙来!” 土匪看敲诈不成,就把气全撒在了这个15岁的孩子身上。他们用尽了各种法子折磨贺文掌,想从他嘴里问出点什么。但这孩子骨头硬得出奇,不管怎么打,怎么骂,他愣是一声不吭,反而把土匪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下彻底激怒了这帮没人性的东西。他们想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都罕见的、最恶毒的酷刑,蒸刑。 他们把贺文掌五花大绑,像个粽子一样结结实实地捆起来,然后,扔进了一口巨大的蒸笼里。底下架起干柴,点上火,就这么开始活活地蒸。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整个山谷里都回荡着一个少年撕心裂肺的惨叫。那声音,从一开始的凄厉,到后来的微弱,最后彻底消失。一个15岁的生命,就这样在极致的痛苦中,被活活蒸熟,骨肉分离。 贺文掌的牺牲,只是贺龙家族为革命付出代价的一个缩影。后来有过统计,贺氏宗亲里,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这是个什么概念?毛主席一家牺牲了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了70多人,已经让我们无比敬佩和心痛。而贺龙元帅一家,两千多人!这在中国革命史上,都是一个沉重到让人无法呼吸的数字。 再把视角放大到贺龙的家乡桑植县。当时全县只有10万多人,跟着贺龙出去闹革命的,就有两万多。当年长征出发时,浩浩荡荡的4000多桑植儿女,最后活着回到家乡的,不到50人。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这句话用在桑植,一点都不夸张。 回头看100多年前那个15岁少年的惨死,心里除了悲痛,更应该看到点别的。 我们看到的,不应该仅仅是仇恨和残忍。我们应该看到,在那样的黑暗岁月里,我们的前辈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到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一个15岁的孩子,面对酷刑,宁死不屈,这背后是一种怎样的信仰和骨气? 我们今天能安稳地坐在这里,这份安稳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它是贺文掌的惨叫声、是贺士道染红的河水、是两千多贺家英烈和无数革命先辈用命换回来的。 记住这些,不是为了让我们活在过去,活在仇恨里。恰恰相反,是为了让我们更清醒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今天我们每一次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乡村的振兴、为了国家的富强所做的努力,都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金龙村的向东说得对,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把他们为之牺牲的土地,建设得更美好,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得更幸福。
特批享元帅待遇的开国将军,同时拥2位合法妻子,资历比朱德还老1955年9月27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