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在明还在为“不参加阅兵”找借口时,我们中方,突然干了一件让他后背发凉的事。我们派人,绕过了他这个现任总统,直接去祭奠了当年力排众议、和我们建交的韩国前总统卢泰愚。这一招“敲山震虎”,等于是在当着全世界的面,指着李在明的鼻子说:你不配,看看你前辈是怎么做事的! 当韩国现任总统李在明还在为 “不参加阅兵” 一事找寻各种托词之时,中方的一个举动,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2025 年 8 月 19 日,在中韩建交 33 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前往京畿道坡州,祭扫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的墓地。这一行为看似普通,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卢泰愚,对于中韩关系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1992 年,正是在他担任韩国总统期间,韩国正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破了冷战的坚冰,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那一年,卢泰愚力排众议,作出了同中国建交、与台湾断交的历史性决断,这一决策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高瞻远瞩的眼光。 戴兵大使在祭奠时,向卢泰愚墓敬献花篮并整理缎带,随后鞠躬默哀,表达了深切的缅怀和敬意。他表示,中方感念卢前总统为中韩建交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更深感新形势下深化中韩友好合作重任在肩。卢泰愚的儿子卢载宪也表示,加强韩中友好合作是卢前总统毕生心愿,将继承先父遗志,积极促进韩中关系发展。 这一事件,无疑是对李在明的一种无声的 “提醒”。与卢泰愚相比,李在明在对待中韩关系上的态度和做法,显然是缺乏远见的。卢泰愚当年为了中韩两国的长远利益,果断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而李在明却在一些事情上斤斤计较,甚至为了一己之私,找借口不参加阅兵等活动,这与卢泰愚的格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方此次派人祭奠卢泰愚,也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中韩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同时也希望韩国现任政府能够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中韩友好关系,不要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斤斤计较,而是要着眼于两国的长远利益,共同推动中韩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够映照出过去,也能够启示未来。卢泰愚的故事,将永远成为中韩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而李在明则需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是否能够像卢泰愚那样,为中韩关系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就在李在明还在为“不参加阅兵”找借口时,我们中方,突然干了一件让他后背发凉的事。
百日依山尽
2025-09-05 16:22: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