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俱乐部是属于谁的?
昨天突然在国安俱乐部官微上看到了一篇《周金辉:谁真正拥有俱乐部?》的文章,然后没几分钟,各个微信号都开始转发。
今天早上起来遛弯的时候,仔细看了几遍这篇国安投资人周金辉的观点,有很多感触,也有很多回忆。
国安俱乐部到底是属于谁的?
我上学时候,在电视前看国安比赛,电视里解说是宋建生、董路、江文川、魏翊东各位老师,我在电视前,和我爸一起,一人一瓶啤酒,仰着脖子看国安的时候,我觉得国安是属于北京城的,那时候,我不知道谁是中信,直到后来我家菜市口变成了中信城,后来看新闻才知道,罗宁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吹牛逼——“谁也别跟中信比有钱”。
有钱的中信也没办法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年,中信邀请大家去天下第一城参加国安活动,徐云龙在台上获得了一个什么“永不夺冠奖”(类似的名字),我在台下都看懵了,这是啥意思?后来理解是中信对于当时足球假赌黑环境的反讽。
后来国家多次足坛反赌扫黑的很多案例在新闻联播播出,也证明了国安那些年被黑了坑了多少次,也能理解那时强如中信集团在中国足球面前的无奈。
那时候,我多少明白了一点,国安俱乐部是属于中信集团的,下属的一个公司。
后来2017年,中赫在最困难几乎无人接盘的情况下入主国安,在北京电视台的发布大厅里,我坐在最后两排,第一次看到周金辉,那是金元足球的时代,周金辉说了一句话我印象里,大概意思是,北京国安,中信干了24年,我再干26年,凑成半个世纪,未来把国安交给更强的人。
我那时觉得,第一,国安这个事竟然和我的人生一起并行了这么久了?二十几年了,人生几个二十几年?第二,我觉得这个周总说的和我在书里看到的一个观点类似,就是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大都是过客,都是一段时间内相伴而已。
后来金元足球时代,砸钱买人,留下国安名字,新工体改建,等等,其实在社会工作这么久,大家都知道,在法律上国安是中赫的,是周金辉的。
但是,很多和我一样的国安球迷,还是觉得国安是我们的,是属于这个城市的,因为我和我初高中同学们聊天群里最多的话题就是国安,因为我和生活里的朋友聊最多的就是国安,我和街坊邻居甚至各类亲戚聊最多的就是国安,满大街好多汽车屁股上贴的图标是国安队徽,我上班路过一个胡同的空调上贴着国安队徽,我夏天柜子里的衣服,要么是国旗图案的,要么是国安队徽的,我自己2002年就加入球迷组织,我亲戚家孩子也都加入北看台。
正是因为这些,很多球迷会一起在网上和其他球队的球迷战斗,在看台上和对手战斗,在球迷店里去消费,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国安节目,会把工体当成第二个家,会把周末国安比赛当成一周最解放的一天。也因为如此,平和温和如我,也会在网上怼让国安球迷闭嘴的记者,也会和其他球队记者开撕(虽然平时大家还有私交)。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会对国安的惨败难受,我们会对不拼搏的态度愤怒,我们会对球员与球迷的冲突分歧而不满。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觉得国安这个球队是我们的,是这个城市的,是因为我们生在,长在这个城市而与我们有无数链接的,是因为我们的支持而存在长大的。
国安到底是谁的?到底是不是我们的?是不是球迷的?
也恰恰因此,当我看到周金辉说他也认同球迷的角度,即球队的法律持有者只是临时保管者,球迷和城市才是这个球队的拥有者时,我觉得上面的一切,我们所做的一切,是有价值的,是对的。
不敢想象,当国安50年的时候,我那时候都63了……估计老几位,你们也差不多这个岁数了,哈哈哈哈
那个时候,再回首看,今天的一切,比分,成绩,进球,大胜还是惨败,成功还是失落,都是风风雨雨中的一些细节,能给我们留下的只有很多一起奋斗过,战斗过的记忆。2025年,还有最后几场比赛了,至少在我们50岁前,国安冲击一次冠军吧,上一次夺冠的时候,我还没有结婚……,最后几场比赛,让我们一起再努力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