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还是亮剑好使,北京阅兵震撼全球后,日本做出重大转变,日本向中方作出解释和承诺,已决心不再重蹈历史覆辙。 不是说几天前,日本还四处奔走,劝说别的国家别来中国参加阅兵吗?怎么一转眼,就变成了向中国解释、保证不再重复老路,日方这个弯转得可真够快的。 从1931年到1945年,十二年的艰苦抗战,我们中国人还历历在目,二战时日本犯下的那些错,影响直到现在还没彻底过去。 每逢抗战纪念日的关键场合,中日关系便容易拉紧,也正因如此,日本想通过外交上的表态来缓和紧绷局势,多少带着摆脱历史束缚的意味。 此次北京阅兵前的日本态度非常消极,他们并不只是口头反对,还主动在国际上拉关系,尽力劝说别的国家不要前来北京,甚至愿意投入资金确保这场阅兵冷清一些。 日本明显是不希望这场阅兵扩大影响,但现实却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北京阅兵高规格举行,几十个国家积极参与,这让日本事先的种种努力似乎白费了。 真正让日本心态起变化的,是阅兵中的武器展示,场上亮相的一系列装备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中国军力的提升。 东风-61洲际导弹、东风-5C战略导弹、巨浪-3潜射导弹接连出场,能够覆盖大范围目标的射程,隐蔽又强大的威力,让人清楚感受到中国已经拥有了不容忽视的核威慑力量,这些细节令日本心里十分清楚,中国的军事实力已不是凭依靠美国就能轻易对抗的。 过去,日本一直仗着美国的支持,以为安全问题可以高枕无忧,但随着美国在亚太战略的摇摆,他们发现完全依赖盟友并不可靠。 特别是当面对中国不断增强的军力时,即便有美国在背后撑腰,日本也不得不开始担忧自己是否会被置于风险之中,阅兵上的画面,相当于一声清晰的提醒。 阅兵过后,日本外交官林芳正就公开表示,日本将坚定奉行和平发展,并希望与中国把双边关系维持在一个更加稳定的状态。 这话放在几天前与日本的动作对比,显得格外突然,但这种变化却并非全然出自外交辞令,而是现实压力之下不得不做的调整。 除了安全上的担忧,历史包袱始终是日本难以摆脱的阴影,中国对战争的记忆犹新,国内民众对日本政治人物反复出现的问题言行也无法完全接受。 正因如此,日本即便想通过喊出口号来改善关系,也很难迅速获得信任,对中国而言,真正值得看重的是日本在具体行动上的表现,而不只是几句漂亮的表态。 说到底,日本转变的背后,是中国力量带来的压迫感,也是他们自身小算盘的真实流露,如果说阅兵是中国“亮剑”,日本急着解释和示好,其实就是在现实夹缝里找生路。 参考信源:观察者网--2025-09-03--《日方回应“如何看待中国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
果然还是亮剑好使,北京阅兵震撼全球后,日本做出重大转变,日本向中方作出解释和承诺
芸霄记史
2025-09-05 12:33:5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