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 XTs整场发布会看下来是令人感慨的,目前行业内能够量产商用三折叠手机有且仅有华为一家,华为发布一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追赶者。
华为不仅量产了三折叠手机,而且还迭代了,以19999起步的价格还卖到了五十万台的销量,已经做到了行业一骑绝尘的地位。
你说友商不想跟进华为,也做一款折叠屏出来卖吗?
卖不了华为的19999,卖9999,对于友商来说也是实现了超高端价位的突破,他为什么不做,是因为不想吗?
这其实有三点原因。
第一,量产。
之所以现在有很多双折叠手机出现,正是因为华为Mate X系列持续不断地迭代,推动了中国折叠屏手机产业链的发展,让大家有很多现成的方案和元器件可以用。
或者说直接点,就是大家都是捡华为现成的供应链来量产。
但即使如此,折叠屏手机对于友商而言,售后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造出折叠屏并不难,要量产稍微难一些,但是也可以搞定。
但是要将折叠屏的售后率控制好,把NPS维护住,这就非常难了,需要厂商对折叠屏的痛点难点有非常充分的认识,并且有手段和能力把折叠屏品控的难点控制住解决了。
做双折叠屏的时候已经难以跟进华为,更别说难度高了几倍,几乎是需要完全重做主板,所有元器件都要重新定制的三折叠屏。
说得狂一些。
竖折叠屏手机是在传统手机的主板和电池之间做了一条转轴。
双折叠屏手机是在传统手机结构旁边加了一个屏幕和电池。
而华为Mate XTs则是完全独立于传统手机结构之外,重新把结构,元器件分布,完全重新做了一遍,可以说是重新发明了一遍手机。
所以第一点,行业不是没人想跟进华为Mate XTs,而是没人能跟进华为Mate XTs。
太难了。
第二,体验。
正如三折叠问世的时候,很多人所评论的,他们认为三折叠的使用场景和双折叠差不多,三折叠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巨大的屏幕根本找不到应用场景。
这个质疑其实是很准确的,对于友商而言,他们根本就没有三折叠的场景。
没有场景,就没有体验,用户就会觉得这个产品鸡肋,进而也不会买单。
但这个问题对于华为来说不是问题,因为华为有多年耕耘的平板PC级应用生态,甚至鸿蒙电脑本身就是PC,只要做适配就可以了。
鸿蒙系统自身有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技术特性,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适配鸿蒙电脑,同时也就适配了华为Mate XTs。
所以华为Mate XTs对于目标受众来说,实际上相当于Mate手机+MatePad+鸿蒙电脑,一台顶三台,价格还比分开买三台更便宜,携带起来还更轻便。
而且手机的性能+影像+通信+续航+便携,华为Mate XTs都有。
MatePad的大屏+手写笔,华为Mate XTs也有。
鸿蒙电脑的PC级生产力,华为Mate XTs还有。
这种多条产品线的优点集于一身的属性,让华为Mate XTs不管在哪个折叠态下,都有丰富的使用场景,而且会跟随着其他产品线的进步,华为Mate XT系列的迭代也会跟着吸纳升级点,变得越来越强。
这就是鸿蒙生态的强大之处,不仅是用户的鸿蒙设备越多,就会越便利,同时对于华为来说,每条产品线之间也可以互相汲取长处,形成对竞品的优势。
鸿蒙生态发展到今天,友商要想自己再打造一套设备生态,自己做一个底层操作系统,自己把生态打通互联,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了。
第三,品牌和口碑。
华为品牌的高端价值,其实也很大决定了华为Mate XT系列,只会是华为做出来的产品。
聊第一点的时候,我们提到了其他的折叠屏在售后率上存在缺陷。
其实这也是品牌不够高端带来的,如果品牌足够高端,可以支持更高的定价,自然就有更多的利润去提高品控,售后率也就降下来了。
但问题是友商的品牌支撑不了溢价,销量也达不到华为的规模,就只能在本来就更低的定价里面去抠品控的成本。
华为作为折叠屏占有率最高的品牌,却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只需要把产品做到自己能力的极致就可以了。
而这也就产生了口碑的效应。
华为每条产品线高端做的越多,口碑就越好,产品线每一代都可以互相借力,用户的惊喜越来越多,形成了良性的口碑循环。
于是折叠屏市场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只有华为的产品越做越好,不断形成突破。
因为软硬件生态难以像鸿蒙生态这样协同,华为的答案即使摊开给大家抄,也很难学,要做就几乎要把原本的框架推倒重来。
所以看发布会的时候,大家看到的只是华为Mate XTs这个产品。
而我看到的是在华为Mate XTs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折叠手机,而是基于华为整套生态,自然孵化出来的,理所当然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