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李在明在华盛顿一句 “安全靠美国,经济不再靠中国”,把韩国出口三成市场、六成零部件供应链、四成经济依存度全摆上了赌桌。这话一出口,全韩国的企业都慌了。 2025 年 6 月刚当选韩国总统,7 月就在美国抛出如此激进的战略转向。这番话落地时,三星西安工厂墙上 “感谢中国客户” 的横幅还没来得及撤下。工厂负责人盯着最新生产报表直叹气。这家工厂去年贡献的 41 万亿韩元利润,相当于韩国 GDP 的 6%。现在却要按照政府规划,把部分生产线搬到美国。 韩国企业界的恐慌不是没有道理。中国连续 21 年稳居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位。2024 年中韩贸易额突破 2.33 万亿元人民币,占韩国外贸总额的 21%。 半导体、汽车这些韩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把中国市场当成命脉。三星电子的存储芯片有 63% 销往中国,现代汽车去年在华卖出 100 万辆车,占其全球销量的近四分之一。 更要命的是产业链的深度绑定。韩国制造芯片需要的镓金属,87% 得从中国进口。生产硅片用的多晶硅,对华依赖度已经涨到 75.4%。这些核心原材料就像悬在韩国半导体产业头顶的利剑。 美国一边逼着韩国限制对华芯片出口,一边又卡着韩国的原材料进口渠道。首尔大学教授算过一笔账,这种两头受气的局面,已经让韩国半导体出口暴跌 56% 以上。 李在明政府承诺向美国投资 3500 亿美元。可这笔钱投下去,90% 的利润得归美方。韩国老百姓每个人要倒贴 6800 美元。 这笔账摊开后,加油站的油价已经涨到每升 2000 韩元。上班族发现工资没涨,加油钱却多了不少。便利店老板悄悄把中国游客爱买的零食货架缩小,换上美国产薯片,可顾客并不买账。 企业的日子更难熬。现代汽车刚因美国把进口关税从零涨到 15%,三天内股价就跌了 8%。公司测算过,仅这一项就会吞掉五分之一的营业利润。 平泽基地的物流中心正在拆装设备,工人私下抱怨说,光是搬迁费用就够头疼,更别说以后的生产成本。而美国那边还没消停,特朗普又想拿 47 亿补贴换三星 1.6% 的股份。要知道三星去年营收占韩国 GDP 的 12%,这简直是把国家经济命脉拱手让人。 韩国经济智库早就发出警告,这种政策转向会让出口竞争力下滑 3.2%。可政府好像没听见。正在修建的釜山地铁线因为资金缺口,施工队陆续收到停工通知。 与此同时,对美投资中超过半数的钱都砸进了房地产项目。首尔市长忍不住在发布会上吐槽,国家发展不能押宝单一市场。 有意思的是,李在明当选前还说过 “韩国无法承受疏远中国的代价”。短短几个月,态度就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这种摇摆让企业无所适从。 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刚取得进展,RCEP 带来的关税红利还在释放。中国对韩国公民实施免签后,上海浦东机场单月就有 13 万韩国旅客进出,这些都在为经贸合作铺路。 现在韩国企业面临的选择题无比残酷。留在中国市场能赚钱,但要承受政治压力。转投美国市场,不仅利润被压榨,供应链还可能断裂。 三星电子的闪存产品在中国西安工厂的生产比重已经达到 37%,计划年底升到 40%。这种产业布局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得实在,中韩关系是各自利益决定的,不该被第三方裹挟。这话戳中了韩国的痛处。 安全靠美国或许能换来暂时的军事庇护,但经济上想和中国脱钩,无异于自断臂膀。毕竟中国市场的体量摆在那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不是一句口号就能切割的。 李在明的豪言壮语还在华盛顿的会议室里回响。韩国企业的股价却在一天天下跌。这场把经济命脉押上去的豪赌,最终买单的恐怕还是普通韩国民众。当政治算计遇上经济规律,再响亮的口号也掩盖不了现实的残酷。
韩国议员:尹锡悦胡作非为导致韩国远远落后中国。陪同韩国议长禹元植一同赴中国观看阅
【1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