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艺术之盛,在于商业繁荣、文人发达、生活风雅。
如《梦粱录》所言: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
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而皇帝,则为其中表率。他们培养的宫廷画师,在花鸟、人物、山水领域,造诣极高。
🌺🦜先说花鸟,宋初宫廷以“黄家富贵”风为主。
百年后开始流行徐熙野逸,此后画师将二者风格相融。
崔白完全跳出“黄家”影响,摒弃浓艳,追寻野趣。
苏轼提出“士人画”概念,花鸟从此“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宋徽宗挥笔《芙蓉锦鸡图》,将画风转为清新灵动。
可能由他人代笔的《瑞鹤图》暗藏徽宗对道教的沉迷。
进入南宋,梅兰竹菊成为士人画中常客。
👯♀️再说人物,宋初人物画以宗教人物为主。
到了中期,李公麟的白描,将主题转向文人生活。
“市井”、“民俗”等题材也广泛受到关注。
南渡后,宫廷画院历史人物画兴起,常有借史表今之作。
同时,画院外的梁楷、牧溪将禅宗与“士人画”结合。
摒弃纷扰,由心出发,寻找真理。
他们的作品大多流入日本,对禅意美学产生深远影响。
🏞最后说重头戏山水画
宋代早中期,北方画派,李成、范宽画风雄浑,
与五代关仝一起,被称作“三家鼎立”。
南方画派巨然,师承董源,善用大墨点、披麻皴,对明清山水影响颇深。
宫廷画院派沿袭五代画风,继续青绿山水。
此后受李成影响,燕文贵、高克明颇受市场好评。
而同样师承李成的郭熙,深得宋神宗喜爱。
以真实细腻的画风,推动山水画发展。
他提出的三视点:高远、平远、深远,至今仍被使用。
同一时代,画院外的士人画成型。
米芾开创“米氏云山”,寄情写意,戏墨为趣。
到了徽宗时期,以教学、科考于一体的宣和画院成立。
为宋朝输送了诸多人才,比如《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
此后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南宋迁都临安。
江南的柔和细致,烟雨朦胧给予画院派灵感。
“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塑造出新画风。
山水画从云雾中走出,逐渐脱离实体,创造留白。
这是南宋的诗意,脱离乱世,回归平静,寻找心安处,便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