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9月4日,印度刚给中国电梯导轨开了一张大罚单,从8月27日起,所有中

康安说历史 2025-09-04 23:34:07

最新消息! 9月4日,印度刚给中国电梯导轨开了一张大罚单,从8月27日起,所有中国造的T型电梯导轨和配重导轨,只要卖到印度,就要再交24%到52%的保护费,而且一口气收五年。 这笔费用可不是小数目,比例从 24% 一直到 52% 不等。印度官方把这叫 “反倾销税”,但懂行的人都清楚,这本质就是给中国产品设的 “保护费” 门槛。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收费期限一签就是五年,意味着未来五年里,中国企业想往印度卖这两种导轨,每一笔交易都得被扒掉一层皮。 先说说这两种导轨到底是啥。T 型电梯导轨和配重导轨,是电梯运行的核心部件。电梯轿厢能稳稳当当上下移动,全靠 T 型导轨引导方向;配重导轨则负责平衡电梯重量,保障运行安全。不管是印度街头的居民楼、商场,还是写字楼里的电梯,十有八九都得用这两样东西。 印度贸易救济总局在公告里还找了个 “理由”,说中国出口到印度的电梯导轨 “低于正常价值销售”,冲击了印度本土产业。 可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早就发布过数据,中国电梯导轨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产品价格有优势,不是因为 “恶意倾销”,而是因为国内钢铁产业链完整,从原材料到加工制造的成本控制得好,再加上生产效率高,才能做到质优价廉。 而且这些年,印度本土的电梯厂商,比如奥的斯印度公司、三菱电梯印度分公司,一直主动采购中国导轨,要是中国产品真有问题,他们能常年合作吗?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自己的电梯导轨产能根本跟不上需求。根据印度电梯制造商协会的数据,印度本土每年能生产的电梯导轨,只够满足国内 20% 的需求,剩下的 80% 都得靠进口,而其中七成以上的进口量都来自中国。 现在突然加这么高的税,印度电梯厂商直接慌了神。他们要么得花比以前多两三成的钱买中国导轨,要么就得找其他国家的替代品。可欧洲、日本的导轨价格比中国产品高不少,而且交货周期长,根本没法及时满足印度的基建需求。 最后这笔额外的成本,大概率还是得转嫁到印度老百姓身上 —— 买电梯的成本涨了,小区物业费、商场的租金说不定都得跟着涨。 印度现在还在推进 “智慧城市” 建设,不少城市都在新建居民楼、商场和交通枢纽,电梯的需求量本来就大。这么一搞,不少在建项目都得被迫放慢进度。 比如孟买郊区一个新建的住宅小区,本来计划今年年底装完电梯交房,现在因为导轨成本上涨,开发商已经开始跟施工方协商延期,买了房的业主只能干着急。 中国这边,企业和相关机构也没闲着。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已经第一时间联系了国内主要的电梯导轨生产企业,比如江苏申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浙江富士电梯导轨有限公司,收集他们的实际损失情况,准备帮企业通过印度的法律途径申请复议。 有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这次加税对出口影响不小,但不会轻易放弃印度市场。他们正在考虑和印度本地的钢铁企业合作,在印度建立组装厂,把部分生产环节转移过去,这样能减少关税带来的压力。还有企业计划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更符合印度市场需求的定制化导轨,用差异化竞争降低成本影响。 其实印度这不是第一次对中国产品搞贸易限制了。之前对光伏组件、电子产品也加过税,但这次针对电梯导轨特别离谱。因为电梯导轨的生产需要成熟的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印度本土企业短期内根本没法补上产能缺口,这么干相当于自己给自己的基建 “绊脚”。 现在全球产业链都是相互依存的,中国的电梯导轨产业能做到成本低、质量好,是多年技术积累和产业链整合的结果。 印度想靠加税来 “保护” 本土产业,根本不是长久之计。反而会让印度脱离全球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以后想再找性价比高的供应商都难。 说到底,印度这次给中国电梯导轨开罚单,看似是为了本土产业,实则是打错了算盘。要是真为了本国的发展和老百姓的利益,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上,而不是靠加税这种简单粗暴的办法堵别人的路。 毕竟现在的市场,靠 “保护” 是护不出竞争力的,只有合作共赢才能走得远 —— 这个道理,印度恐怕还得再好好想想。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