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 年 2 月 23 日,杨靖宇在吉林濛江县三道崴子牺牲。当晚,叛徒张奚若用日军赏的 30 块银元摆庆功宴,吹嘘自己藏机枪于树杈,射杀杨靖宇,同席的还有白万仁、王佐华等叛徒,尽显卑劣。 那桌庆功宴吃得真是讽刺。张奚若举着酒碗嚷嚷:“兄弟们放心吃,皇军给的赏钱够咱们快活半年!” 他们啃着烧鸡喝着烈酒的时候,杨靖宇的遗体正躺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里,胃里只有枯草和棉絮。 酒馆里的火盆烧得旺,映着这几个叛徒油光满面的脸,他们唾沫横飞地讲着怎么跟日军 “配合”,怎么追着杨靖宇的队伍跑,连杨靖宇最后靠在树旁不肯倒下的样子,都被他们当成笑话讲。邻桌有个老伙计听不下去,攥着拳头想站起来,被身边的人死死拽住 —— 那时候日军在城里到处设岗,谁敢替杨靖宇说句话,轻则挨打,重则丢命。 可这些叛徒哪管这些?他们只盯着手里的银元,想着怎么用这笔钱换酒肉、换舒坦日子。他们忘了,杨靖宇在山里跟日军周旋的时候,多少老百姓偷偷给队伍送粮食、传消息;忘了自己当初跟着抗日,是为了让家里人能不被鬼子欺负。现在为了 30 块银元,为了日军给的一点 “好处”,就把枪口对准了自己人,还把杀害英雄当成功劳来炫耀,这份窝囊和卑劣,比零下四十度的寒风还让人寒心。 后来有人说,张奚若他们没过多久就没了好下场 —— 有的被日军卸磨杀驴,随便找个由头毙了;有的走到哪儿都被人戳脊梁骨,连家里人都不认他。反观杨靖宇,濛江县后来改名叫靖宇县,城里立起了他的雕像,每年冬天都有人带着鲜花去雪地里看他。这就是差别:英雄就算走了,也会被人记在心里;叛徒就算一时快活,最后只会落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75年,蒋刚咽气,比蒋经国只大12岁的宋美龄就想独揽大权,没想到,一向憨厚的
【1评论】【6点赞】
用户10xxx64
…先烈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