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春,三十二岁的吴三桂手握着四万关宁铁骑,眼前却是两股逼来的力量,李自成

趣史談过去 2025-09-04 17:16:27

崇祯十七年春,三十二岁的吴三桂手握着四万关宁铁骑,眼前却是两股逼来的力量,李自成率军攻下北京的捷报刚刚传来,满洲多尔衮的八旗铁骑又正压境而至。 这位辽东名将出身的统帅,在两难之间,做出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他引清军入关,自此背上“汉奸”的骂名,几乎四百年不绝。 吴三桂生于万历四十年,祖籍辽东绥中,他的父亲吴襄是锦州总兵,舅舅祖大寿更是辽东有名的悍将。吴三桂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自幼习武,射骑娴熟。 二十岁那年,吴三桂考中武举,凭借家族的声望和自己的军功,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 崇祯十四年,皇太极亲率清军大举围攻,明军形势岌岌可危。吴三桂先是率队突破清军封锁,将粮食送入锦州,又能全身而退。 四月,吴三桂在石门带兵拼杀,连冲数次,挡住了清骑的攻势,被洪承畴列为首功。八月大败之际,溃军四散,唯有他所部尚能保持建制撤到宁远。 虽然全局依然是明军惨败,但吴三桂的表现赢得朝廷重视,崇祯破格提拔他为辽东提督,镇守山海关,把这道护卫京师的门户交给了他。关宁铁骑,也成了明朝最后的精锐。 三年后,李自成在西北起兵,势如破竹,崇祯在京城急急下诏,命吴三桂入卫,甚至封他为平西伯。可是吴军行至玉田,就传来北京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 朝廷已亡,他的选择便成了天下瞩目的关键。李自成急于稳住吴三桂,多次示意招降。吴三桂心中反复,曾有意归顺。但他犹豫之际,关外清军又步步紧逼。他一度考虑与李自成和解,同时又向多尔衮提出分治之议。 李自成没有给他太多时间,四月,他亲率大军东进,直逼山海关。吴三桂表面派人迎降,却被识破假意。 双方在一片石交战,关宁铁骑初时还能支撑,但次日逐渐不敌。眼见大势将去,吴三桂终于转向清军,向多尔衮请求出兵。 多尔衮没有接受所谓“联手抗李”的提议,而是迫使吴三桂彻底投降。四月二十二日,关宁铁骑与八旗军并肩出战,击溃李自成。 清军借机入关,顺势进入北京。年幼的顺治帝从盛京迁都北京,大清定鼎中原。吴三桂也随之被册封为平西王。 自此,吴三桂开始了他人生的下半场。为了显示效忠,他带兵南征西讨。顺治五年,他参与平定陕川义军,张献忠战死。顺治十四年,他又领兵进攻云贵,与南明李定国反复交锋,最终击溃残余势力。 康熙元年,他亲手用弓弦绞死永历帝朱由榔,彻底终结了明室的血脉。在云南的十余年间,吴三桂几乎形成了独立王国。 康熙十二年,年仅二十岁的皇帝决心撤藩,削弱藩镇权力。吴三桂表面上上疏请辞,暗自希望朝廷挽留。康熙并未妥协,派人强硬执行。 吴三桂愤然起兵,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号召兴明。短短数月,滇、黔、湘、桂、闽、川六省都被攻占,一时声势浩大。 但这股声势很快走向衰落,吴三桂在长江一线耽误时机,既没有北上,也未能控制中原。王辅臣、尚之信等人先后败降,局势逆转。 康熙十七年春,困守湖南的吴三桂为了维持声望,在衡山称帝,国号大周,年号昭武。登基不过五个月,他便因积劳病逝。三年后,清军攻入昆明,他的孙子吴世璠自尽,吴氏一门被屠灭殆尽。 吴三桂一生两次立于历史的岔路口,若在山海关死战,他可为忠臣;若在撤藩时顺势交权,他也可为开国勋臣。可他两度都走了另一条路,一次引清兵入关,葬送王朝;一次自立为帝,身死国亡。 最终,他的遗骨被清廷分送各地示众,血脉几乎断绝。他本有机会名垂青史,却选择了背负千古骂名。历史趣史谈你如何看待吴三桂呢?吴三桂

0 阅读:18
趣史談过去

趣史談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