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末代皇帝溥仪重游故宫,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不由定睛一看,脸色惨

文史充点站 2025-09-03 09:50:52

1960年,末代皇帝溥仪重游故宫,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不由定睛一看,脸色惨白。 1961年的一个秋日,56岁的溥仪牵着新婚妻子的手走进故宫,作为获得特赦的新中国公民,他现在是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专员,这次来故宫既是重游故地,也是陪妻子了解历史。 溥仪正在给妻子介绍太和殿的历史渊源,突然看见一位白发老人从红墙下走来,那张熟悉的面孔让溥仪瞬间愣住了,眼前这个人正是37年前将他赶出紫禁城的鹿钟麟。 时间回到1924年11月5日,那是溥仪人生的转折点,当时担任京畿警卫司令的鹿钟麟接到冯玉祥的命令,要在当天将溥仪彻底逐出紫禁城,这个任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相当棘手。 上午10点左右,鹿钟麟带着20名荷枪实弹的军警进入紫禁城,面对仍然穿着龙袍的19岁溥仪,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也感到了一丝紧张,毕竟眼前这个年轻人在名义上还是皇帝。 鹿钟麟直接向内务府大臣宣布了驱逐令,要求溥仪在两小时内离开紫禁城,内务府的大臣们面面相觑,试图拖延时间,希望能有转圜的余地。 看到对方的犹豫,鹿钟麟从怀里掏出两颗手榴弹重重摔在桌子上,他告诉在场的人,如果超过期限,景山上架设的大炮就会向故宫开火。 这招果然奏效,面对如此威慑,溥仪只能匆忙收拾行装,他带着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以及一些近侍太监,在下午离开了生活了20年的紫禁城。 离开时的场面相当狼狈,溥仪只来得及带走一些贴身物品和少量金银首饰,大部分珍宝都留在了宫中,从此这个延续了近300年的清朝彻底落下帷幕。 鹿钟麟这个人来头不小,他是河北人,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时期的滦州起义,后来成为冯玉祥的得力干将,被称为“五虎将”之一,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后,鹿钟麟被任命为京畿警卫司令。 驱逐溥仪的行动其实是当时政治形势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但溥仪依然住在紫禁城享受皇室待遇,这与共和制度格格不入,冯玉祥等革命派早就想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溥仪离开故宫后的经历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他先是躲进了日本公使馆寻求保护,后来又在天津的张园住了七年,1932年,他被日本关东军诱骗到东北,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抗战胜利后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获,在苏联关押了五年,1950年被移交给中国政府,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了九年的思想改造。这期间他逐渐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 1959年9月17日,溥仪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赦,从此他彻底告别了皇帝身份,成为一名普通的新中国公民,特赦后的溥仪在全国政协担任文史专员,专门从事清朝历史资料的整理工作。 1962年,溥仪还与护士李淑华结婚,开始了人生中最平静的一段时光,他经常到各地参观访问,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群众,宣传新中国的政策。 回到故宫那次偶遇。当两位老人四目相对时,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鹿钟麟已经年近八旬,但依然精神矍铄。他认出了溥仪,主动走上前去。 鹿钟麟笑着对溥仪说:“当年我是奉命行事,今天咱们都是来参观故宫的普通游客了。”他还幽默地补充道,当年威胁要用大炮轰击故宫,其实景山上根本没有大炮,那些手榴弹也是空心的。 听到这话溥仪才恍然大悟,原来37年前那场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驱逐,竟然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心理战,鹿钟麟用智慧而非暴力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 两人在故宫里聊了很久,从当年的政治风云谈到现在的社会变化,最后鹿钟麟还拿出相机,邀请溥仪在太和殿前合影留念。这张照片后来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溥仪三岁登基,六岁退位,后来又短暂复辟,再次退位,最终在新中国获得新生,这样的经历在世界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鹿钟麟晚年也投身文史工作,撰写了《驱逐溥仪出宫始末》等重要史料,为后人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他在回忆录中详细记录了执行驱逐任务的全过程。   信源:鹿钟麟. 抗日战争纪念网

0 阅读:21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