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剂起沉疴。 对于很多高尿酸、类风湿、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内寒特别重的人,我经常上来就给他们用几十克的附子。有些患者就害怕了,说之前从来没用过这么大剂量,担心会不会中毒或上火。 作为从业多年的中医,我只能说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药不对证,三克五克也嫌多;药若对证,几十几百克也不为过,关键是配伍合理、辨证准确。寒邪沉积得深了,不用这样的重剂根本撬不动。 就像你要化开一缸冻了多年的冰,拿个小蜡烛在旁边温着,要等到什么时候?必须大火猛攻,才能一举破开沉寒。这些慢病都不是一天两天得来的。很多人体内的寒湿,是五年、十年、甚至二三十年一天天积起来的。 总怕风怕冷,动不动就出汗,浑身乏力做不了事,这都是寒湿阻塞在体内,阳气根本升发不起来。这时候若还用那些“太平方”,力道就跟广东凉茶似的,喝下去不痛不痒,既吃不死人,也治不好病,有什么用? 开方下药,其实跟你平时做饭煲汤一个道理。烧烤火热,清蒸海鲜偏凉,食物都有它的偏性。药也一样,对于这些“寒人”,你下几克附子,就像煮一锅水煮活鱼,只放两颗辣椒,那跟没放有什么差别?根本尝不出辣味。治大寒之病,就得用大热之药,剂量必须给足,才能直捣病所。 之前有个深圳的痛风患者,尿酸直接飙到900多,经朋友介绍过来找我调理,看他一个大男人畏寒怕风,身子羸弱的很,我一来就用了40克附子。他老老实实吃了,不仅没上火,没中毒,反而人越来越舒服,尿酸直接就降到480,状态一路好转,后来复诊就照这个量用。 为什么?就因为他体内寒实在太重了!附子下去,全被用来温阳驱寒,根本不会有多余的火往上冒。另一种情况是,很多寒证明显的患者,都会伴有虚火,这时候就不能蛮干。 我通常会从20克、30克起步,慢慢试探,看他身体能接受到什么程度。有些人甚至用到七八十克都没问题。就像之前那位既有糖尿病又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附子一次次加,30g加到80g,他反而状态越好。 重剂驱寒的同时,一定要兼顾补正气、养阴液。我常把附子跟滋阴扶正的药配在一起,像熟地、山茱萸、白术之类,阴阳平衡,互相牵制也互相成就。这样才能既祛除寒邪,又不伤人体根本。 所以说,用药如用兵,力道该重就必须重。 治陈年寒疴,不用重剂,又如何能起沉疴?
万能的网友请教个问题,我姐刚查出糖尿病,大医院大夫给她开了三种药,图中这个药盐酸
【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