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川军战士邓遂良被俘,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被打瞎左眼后,他

思念如潮心难安 2025-09-01 21:24:01

1940年,川军战士邓遂良被俘,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被打瞎左眼后,他竟灌醉看守,奇迹般逃出鬼子据点。 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得天昏地暗。邓遂良当时在川军30集团军里,干司务长,就是管后勤的,大伙儿都叫他“伙夫”。 可战况一紧急,前线排长牺牲了,上头直接命令邓遂良:“你上!”一个管锅碗瓢盆的,扛起枪就成了一线指挥官。 他们排的任务,是守一个前沿阵地。结果部队主力要转移,命令没传到他们这儿。为啥?因为连长看他们阵地早被鬼子的炮火给淹没了,硝烟滚滚的,心想:这一排人,估计都报销了。 可谁能想到,邓遂良带着这一个排的弟兄,硬是扛住了日军大部队整整一天的进攻!他们就像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了阵地上。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个奇迹,连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薛岳都亲自接见了他,当场奖励一千大洋。 从一个“伙夫”到一个战斗英雄,邓遂良靠的不是侥幸,是骨子里的那股川军的“憨劲”和“狠劲”。 经此一役,邓遂良算是出了名。上头一看,这小子是个人才啊,不能光让他当个排长。于是,经过几个月培训,他摇身一变,成了长官部情报组组长,专门跟鬼子玩阴的。 到了鄂南敌后,那真是龙归大海。邓遂良很快就拉起了一张覆盖整个鄂南地区的情报网。他带着手下的别动队,那叫一个神出鬼没。今天割你一截电话线,明天炸你一段铁路,后天再端掉一个汉奸老窝。 最牛的一次,他带着一百来号人,伏击了六百多人的日军。战斗结束一打扫,缴获了72支步枪,一挺歪把子机枪,还有二十多匹战马。自家兄弟只有一个轻伤。这战绩,让多少正面部队都眼红。 这么一来,邓遂良彻底成了鄂南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做梦都想拔掉他。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1940年5月,邓遂良还是不幸被捕了。 鬼子为了从他嘴里掏出情报网的秘密,那是什么手段都用上了。 双手反吊在房梁上,用鞭子抽,打得皮开肉绽是家常便饭。 往肚子里灌“三合一”,汽油、辣椒水和脏水搅和在一起,灌满了再用脚去踩肚子,那种滋味,简直生不如死。 最狠的是,把他绑在电椅上,活活地烤,裤子都烧糊了,人也昏死过去好几次。 就在这轮番的折磨里,他的左眼,被活活打瞎了。 可邓遂良就像是铁铸的一样,从头到尾,牙关咬得死死的,一个字都没吐。小鬼子审了六天,啥也没捞着,彻底没辙了,决定枪毙。 行刑前一天晚上,鬼子可能也觉得这人是条汉子,给他准备了一顿“断头饭”,有酒有肉。 换成一般人,可能就借酒浇愁,等着上路了。可邓遂良不是一般人,他从这顿饭里,看到了生机。 他一边吃喝,一边跟看守他的那个汉奸套近乎,三言两语就把对方聊得晕头转向。他端起酒碗,说:“兄弟,来,陪我喝两杯,黄泉路上我也不孤单。” 那个汉奸哪见过这阵仗,半推半就地就喝了起来。邓遂良是什么人?那是战场上喝着酒都能杀敌的川军,酒量好,心眼儿更多。几轮下来,他硬是把那个看守给灌得酩酊大醉,趴在桌上不省人事。 当天半夜,电闪雷鸣,大雨滂沱。邓遂良悄悄用石头磨断了绑手的绳子,借着雷声的掩护,奇迹般地逃出了鬼子的据点!翻越了三道铁丝网,这个被打瞎左眼的硬汉,又一次回到了他熟悉的战场。 逃出生天后,邓遂良变得更加谨慎,也更加致命。 第二次长沙会战前,他搞到了一个关键情报:一辆满载弹药和士兵的日军军列,要从武汉出发增援长沙。 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问题来了,当时他身边的别动队不在,算上他自己,就五个人,电台还坏了,联系不上大部队。 怎么办?炸不炸? 邓遂良问手下兄弟。一个叫黎志成的组员说:“组长,干他娘的!” 邓遂良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定了!” 五个人,要去炸一整列戒备森严的军列,这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 他们计划得非常周密:不能提前埋炸药,容易被发现。必须在火车快到的前几分钟动手,等鬼子发现也来不及刹车了。 说干就干。五个人带着炸药摸到铁路边上,算准时间,四个人冲上去飞快地埋设炸药,一个人放哨。他们埋下的炸药量,足足能炸翻两列火车! 刚撤回来没几分钟,火车就来了。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整列火车被炸上了天,车上的弹药发生了连环爆炸,火光冲天。那些准备去长沙前线的日本兵,还没见到战场,就直接见了他们的天照大神。 这一票,干得漂亮!战后,邓遂良被授予特等功。 抗战八年,邓遂良立下大功五次,特等功一次,是当之无愧的敌后英雄。但英雄的故事,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画上句号。 战争让一个人成为传奇,也让一个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因为常年征战、辗转各地,邓遂良先后有过三位妻子,儿女也因此失散。他自己后来起义投诚,做过小生意,还去了新疆,直到1977年才叶落归根,回到四川老家。 2003年,这位93岁的传奇老兵在家乡平静地走完了他的一生。

0 阅读:17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