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的“温暖”多廉价?用浪漫堵上历史的口子,用人性抹掉阶级的棱角,说是“国际视野”,其实是越拍越倒退。说到底,刘家成找的“关键”根本不是什么新东西。反脸谱化变成了“和稀泥”,温暖叙事变成了“卸磨杀驴”,不卖惨变成了“消费苦难”,农民顾问变成了“摆设”。所谓“耳目一新”,不过是把历史里的刺拔掉,把苦日子熬成甜鸡汤,让观众看得舒服,却忘了日子为什么苦、当年的人为什么要革命。真要拍好年代剧,不是把灰色“调亮”,是得把历史里藏着的灰色、黑色都摊开;不是让观众“轻松共情”,是得让当年被压迫的人真正说出自己的话;不是唱“生万物”的田园歌,是得问一句“为什么有的人连土地边都挨不上”。不然的话,拍出来的不是“生万物”,是“丢万物”——丢了历史的真,丢了阶级的理,最后连自己是谁、从哪来的都忘了。
《生万物》的“温暖”多廉价?用浪漫堵上历史的口子,用人性抹掉阶级的棱角,说是“国
禹贡怀旧
2025-09-01 17:38:06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