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名漂亮的非洲“唇盘族”女孩,她嘴里含着的并不是香肠,而是自己的下嘴唇,女孩剃着光头,脖子上挂着五彩斑斓的彩绳,她五官端正,看起来应该是个漂亮的女孩,可她那豁开的下嘴唇空荡荡的挂在脸上,看起来十分吓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烈日从稀疏的云层里穿透下来,烤得奥莫河谷的土地龟裂,一个少女静静地坐在泥土铺成的屋檐下,她的头发剃得光洁,脖子上挂着几圈色彩鲜艳的绳索,在阳光里闪出跳跃的光点。 她的面庞线条端正,鼻梁笔直,眼睛清澈,如果忽略嘴部,她本该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然而第一眼落下时,人们会不自觉屏住呼吸,她的下唇裂开,空荡荡地垂在脸上,挂着一只沉重的陶盘,那不是饰品,也不是装饰,而是她自己被切开的唇肉,被迫撑开的血口。 在摩尔西族,女孩到了十岁左右,就要接受一种极为残酷的仪式,族中的巫医会用燧石刀划开她们的下唇,为了防止唇口合拢,还要先敲掉两颗下门牙,没有止痛药,也没有消毒,孩子们只能紧紧咬住木棍忍耐。 鲜血滴落在沙地上,立刻被抹成象征祖灵的形状,意味着这场苦难不是个人的痛,而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伤口塞入一个小小的陶片,随后每隔半年便要更换更大的盘子,直到嘴唇再也撑不动为止,在这样的环境里,感染和溃烂极其常见,尤其雨季来临时,脓血和高热会带走一些少女的生命。 陶盘并非随意制作,它们往往刻着波浪、圆点或螺旋,代表河流、牲畜与迁徙的历史,对部落来说,这不仅仅是装饰,而是一种等价物,唇盘越大,女孩的身价越高,出嫁时能换回的牛也就越多。 牛群在这里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只直径二十五厘米的陶盘,可以换来数十头牛,相当于养活一个家族数年的食粮,与此同时,也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佩戴,只有出身较高的家庭,才能让女儿进行这样的仪式,普通放牧人家的女孩,甚至连被划开的机会都没有。 随着外部世界的进入,唇盘渐渐成了一种被凝视的奇观,游客沿着新修的公路开进河谷,举起相机对准这些女孩的脸,每一次快门声,都像是在把她们的羞耻标价。 为了生计,部落开始设下规矩,拍一张照片必须支付几比尔,如果有人试图逃避,部落的男人们会亮出手中的枪,哪怕只是旧式步枪或磨得锃亮的木棒,相机被砸碎在石头上的那一刻,仿佛是两个世界最直接的碰撞,一个世界想要影像,另一个世界守护尊严。 公路和相机之外,现代的脚步正在悄然改变这一切,政府在上游修建了水电站,大坝轰鸣声日夜不断,老人们说这是对河神的不敬,年轻人却更在意大坝能否送来电力,好让他们在夜晚点亮电灯看书。 在村口,诊疗所的白墙格外显眼,医生用抗生素替代草木灰,用无菌绷带代替脏布条,可做的却还是同样的手术,甚至有陶盘上印着“援助”字样,传统与外部力量的叠加让场面显得荒诞。 与此同时,宣传车会定期开进村落,喇叭里反复播放着“唇盘致癌,禁止佩戴”的口号,禁令与规劝并行,可是仪式并未因此完全消失,大约有一半的年轻女孩依旧选择坚守,因为她们相信这是祖辈留下的规矩。 另一部分女孩则偷偷去镇上学习英语,憧憬着做导游、进城读书的未来,有些人退而求其次,贴上塑料制成的“仿唇盘”,或翻看整形手册,试图用现代手段遮掩那道一生无法抹去的裂口。 婚礼场合是唇盘价值最直接的体现,新娘的陶盘上会涂上象征丰饶的赭红色,盘沿嵌着珍贵的贝壳,随着唇盘被戴上,新娘的家族立刻以牛群数量为荣。 当夜晚篝火升起,盘子取下时,下唇松垮地垂落,掩盖了少女原本秀美的面庞,那是代价,也是永久的印记,哪怕以后不再佩戴,疤痕仍旧会伴随一生。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半月谈网——神秘的非洲唇盘族
这是一名漂亮的非洲“唇盘族”女孩,她嘴里含着的并不是香肠,而是自己的下嘴唇,女孩
历史趣闻星
2025-09-01 16:55:37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