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的交大力量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不久上海沦陷,交通大学校园(位于徐

明天会更好吧 2025-09-01 16:42:41

抗战烽火中的交大力量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不久上海沦陷,交通大学校园(位于徐家汇)落入敌手。 上世纪40年代初,为响应国家对抗战人才的迫切需求,交通大学重庆分校逆境崛起,迅速成长为抗战后方的重要人才高地。 交大重庆分校(简称“交大渝校”)于1940年设立,并于1942年改为本部。 从初创时仅电机、机械两系,教师10人,学生80余人的规模,到而后本部时期涵括“海陆空”学科兼具管理,有教职工280余人、学生1700余人的大理工学科格局。 航空工程系和电信研究所的创立崛起,堪称交大人服务全民族抗战的典型。1942年8月,为服务航空救国需要,交大重庆分校设立“航空工程系”,分为空气动力、飞机结构和发动机三个专业方向。荣获“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的马凤山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顾诵芬均为航空工程系杰出校友。 航空工程系系主任曹鹤荪、季文美等,均为交大1934届毕业生,并同于1936年在意大利获空气动力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后回国,是海归科学家投身全民族抗战的杰出代表。 1943年7月,根据抗战军事通信及经济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交通大学创办电信研究所,于1944年正式招生。 研究所首任主任张钟俊,同为交大1934届毕业生,1937年底获得麻省理工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抗战,是中国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 1943年3月,交通大学26名学生即应征入伍,担任盟军译员,至10月底,应征学生总计达71人,其中四年级学生几近全体报名。1944年秋,交大还成立从军征兵委员会,组织动员师生从军,至11月底报名者达102人,其中四年级学生40人,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 1945年初,日军攻占贵州独山,贵阳危在且夕,交大学生坚决响应陆海空三军招募,至2月参加青年志愿军总数达177人,占1944年度在校生的13%。 山河破碎,交大人不惧牺牲,涌现出许多楷模,他们以青春热血和赤诚担当诠释了民族风骨。 邹韬奋 杨大雄 王少奇 柴书林

0 阅读:5

猜你喜欢

明天会更好吧

明天会更好吧

随州人 中视频创业 哪里摔倒哪里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