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前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今天(8月31日)发文说:“德国总理默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这对异卵双胞胎是罕见的怪胎。一个渴望复仇,另一个像只公鸡,害怕门口的‘捕食者’,并用普京来要挟特朗普。他们完全忘记了二战的教训。然而,事情可能会像1945年那样收场——他们也可能最终落得要靠牙齿来被辨认的下场。” 莫斯科的八月末,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 就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刻,俄罗斯前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突然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语言犀利,火力直指欧洲两大核心人物——德国总理默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 他用了一个极具挑衅意味的比喻:“异卵双胞胎”,更称他们是“罕见的怪胎”。在他笔下,一个被描绘成渴望复仇的政客,另一个被比作胆怯却爱叫嚷的公鸡。 随后更是加上了近乎诅咒般的警告——他们忘记了二战的教训,可能会落得与 1945 年纳粹同样的下场,只能依靠牙齿来辨认遗骸。 这番话犹如惊雷,震得整个欧洲舆论为之一颤。梅德韦杰夫素来以“炮火猛烈”著称,但这次的表述,显然将外交辞令抛在一边,赤裸裸地释放出愤怒与威胁。 当下的国际局势。俄乌冲突持续一年半有余,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制裁和军事支持不断加码。德国和法国作为欧盟的双引擎,近来在军事援助和对俄政策上频频表态。 默茨公开主张要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马克龙更是不时提出“安全保证”的话题。 在俄罗斯看来,这些举动无异于在火上浇油。梅德韦杰夫的表态,其实是对欧洲不断靠拢美国、加剧对俄压力的直接回应。 只不过,他选择了极端尖锐的语言,把外交冲突转化为历史记忆的唤醒。 一个分量极重的年份。那一年,纳粹德国走向覆灭,柏林陷入废墟,希特勒在地堡自尽,许多高官只能通过牙齿残骸来确认身份。对于德国,这是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当他将默茨与马克龙联系到“1945”,意在提醒乃至警告:如果继续与俄罗斯对抗,他们的国家也许会迎来类似的毁灭性结局。 这既是历史回忆的利用,也是一种心理战术,借用战争的惨烈画面来震慑对手。 事实上,梅德韦杰夫早已多次在公开场合使用“狠话”。 无论是威胁动用核武,还是讥讽西方领导人,他的语言往往比普京更为激烈。 这种角色分工在俄罗斯政坛并不罕见:普京保持相对稳重的“国家元首”形象,而梅德韦杰夫则扮演“重拳出击”的副手角色,用尖锐言辞为俄方立场争取话语权。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发声是俄罗斯外交中的“前锋”,既能吸引注意,也能试探对方反应。即便言辞过火,也能在需要时被归结为个人风格,从而为克里姆林宫留下回旋余地。 面对这样的指责,柏林和巴黎自然难以装作无事。德国媒体第一时间报道,评论称梅德韦杰夫的言论“粗鄙、危险”。法国政界人士则表示,这是“历史的扭曲”和“赤裸裸的威胁”。 但尴尬的是,德国与法国在俄乌问题上确实立场复杂。 表面上,两国都坚定支持乌克兰,但内部却存在分歧:德国担心经济受创,法国则在欧洲战略自主与依赖美国之间摇摆。梅德韦杰夫的语言,正好戳中了他们的痛点。 欧洲政治人物最忌讳被拉入二战的阴影。二战不仅造成了数千万人的死亡,也彻底重塑了欧洲格局。 德国至今仍在历史负担中挣扎,每一次对军事扩张的提及,都要小心翼翼地避开“纳粹”的联想。法国虽是战胜国,但当年也经历了沦陷与屈辱,对战争的记忆同样刻骨铭心。 梅德韦杰夫的“牙齿辨认”一语,不仅是挑衅,更像是在揭开欧洲最脆弱的伤疤,让人无法轻易忽视。 在社交媒体上,俄罗斯支持者将这番话视为“铁拳警告”,拍手叫好;而在欧洲,许多人则感到愤怒甚至恐惧,认为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战争威胁。 国际媒体普遍评论称,俄罗斯高层的语言已经越来越不遮掩,意味着对西方的敌意正在不断升级。 一些分析人士则提醒,不应将此仅看作情绪化发言,而应理解为俄罗斯战略沟通的一部分。通过制造心理压力,俄罗斯试图削弱欧洲的团结,让内部裂痕进一步扩大。 默茨与马克龙如何回应,将直接影响未来的走向。若选择强硬,可能加剧双方对抗;若采取冷处理,则可能被国内舆论批评“软弱”。 无论如何,欧洲必须面对一个现实:俄乌冲突已经从战场延伸到话语与心理层面,每一句话都可能掀起波澜。 梅德韦杰夫的这番话,不仅仅是对两位领导人的讥讽,更是对整个欧洲的警告。1945 年的阴影依然笼罩在这片大陆,而如今,它被再次搬上台面,成为一种威慑的工具。 政治语言有时比枪炮更锋利。梅德韦杰夫的发文,将欧洲拉回到那段血与火的记忆里,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当年的教训是否真的被遗忘?还是正在另一种形式下重演? 当柏林与巴黎的政客在办公室里翻阅这段话时,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浮现出一幅画面:1945 年的废墟,火光映照下的人群。那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警示。
俄罗斯前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今天(8月31日)发文说:“德国总理
盼南
2025-09-01 13:06:03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