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建国之后长期休养,没有军衔和工作,1955年评级的时候,工作人员犯了难,毛主席和周总理却同时给出意见:享受副总理待遇! 1955年,新中国刚刚进入第六个年头,全国各地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政务体系建设,在中央政府内部,一项重要工作正在有序展开,为干部统一评定行政工资级别,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郑位三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在了中央领导人的视线之中。 工作人员在整理干部评级档案时发现,郑位三没有现职,也未被列入军衔序列,除此之外,他一直处于休养状态,这种情况在评级过程中是极为特殊的。 郑位三早在192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参与了黄麻起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鄂豫皖根据地曾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战略区域,几度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支撑力量,在这里,郑位三不仅领导武装斗争,还积极发动群众、发展政权,为革命根据地的稳固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作也对郑位三的身体造成了严重损伤,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极差,他常年忍受疾病的折磨,却从未因病推卸任何任务。 在一次躲避敌人围捕时,他因患疟疾无法转移,为了不连累群众,他主动提出被抬至村头的柳树下,假装传染病人,从而躲过了一场生死危机,他的沉着冷静和自我牺牲精神,赢得了同志们极高的敬重。 解放战争期间,他拖着病体坚守在中原解放区,组织抗战,牵制敌军,为整个战略局势赢得了时间。 1948年,他因病情恶化,不得不接受组织安排,开始长期养病,新中国成立之后,尽管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仍出席重要会议,积极建言献策,中央对他的身体状况和过往贡献一直给予高度重视。 1953年冬,他因胆囊炎复发住院,刘少奇亲自前往医院看望,第二年中央安排他移居北京方便治疗。 直到1955年评级工作的展开,工作人员因找不到他现职,拿不准该如何处理,问题最终被上报至毛主席和周总理那里。 毛主席在听取汇报后,给予明确指示,给予郑位三行政三级的工资待遇,这一等级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级别,仅次于行政一级与二级,行政三级的决定是基于他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阶段中作出的实质性贡献,这项决定也得到了周恩来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毛主席本人也仅享受行政三级工资待遇,他主动放弃了更高一级的待遇,这一做法体现了他对干部队伍的期望与标准,也使得郑位三获得同级待遇更具象征意义,这是对他长期奉献的最大肯定。 此后,郑位三继续在北京安心养病,虽然远离了政治决策层,但他始终关心党和国家的发展,他用自己的养老金帮助了不少困难烈士家庭,经常向青少年讲述革命往事,鼓励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生活。 1975年,郑位三病逝于北京,中央为他举行了规格极高的追悼会,虽然他没有军衔,也没有在职职务,却以实实在在的功勋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敬重。 郑位三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荣誉不是职位的高低,而是信念的坚定和付出的真诚,在那个年代,他所享受的特殊待遇,是党和国家对一位革命老人的最高褒奖,也是一段不可遗忘的红色记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