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的一天,中南军区庐山管理局局长卢绍明下了班后,提笔写了一封申请书。很快,申请获得组织批准,他就此改名为庐绍明。卢局长为何改姓?还和一幅题字有关,信封上就写着“交送庐绍明同志”。 庐绍明原名卢绍明,出生在湖北黄陂姚集,早年投身革命工作。1949年后,他转入地方岗位,1950年代初调入中南军区庐山管理局,先任副局长。庐山是重要会议场所,他的任务包括维护景区和接待来访者。他巡视山路,检查设施,确保一切有序。1955年升任局长后,他负责整个管理局运转。夏季会议多,他组织清扫住处,准备用品。管理局办公室在山腰,他每天处理后勤事宜。庐山冬季有雪,他安排铲冰工作。会议间隙,他介绍周边景点,如含鄱口和五老峰。工作人员跟随,携带必需物品。他的管理注重实际,雨季时清理排水沟。档案室存放文件,他定期查看。1960年代初,接待任务增加,他调整分工,轮班守入口。这段经历显示他作为基层干部的日常责任。 庐绍明的工作环境特殊,庐山常举办高层会议。他协调车辆接送,保障水电供应。作为局长,他直接参与接待,确保首长住宿舒适。庐山地形复杂,他熟悉每条路径,避免意外。管理局团队合作紧密,他分工明确,有人管餐饮,有人管安全。他强调纪律,会议期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庐山风景吸引人,但他把重点放在任务上。早年革命背景让他适应这种岗位,从军队转来后,很快融入管理角色。他的履历反映了那个时代干部的路径,从基层一步步上来,没有特殊待遇。 1958年夏,庐山开会期间,毛泽东题字“庐山王”送给卢绍明。这幅字成为他的外号。管理局同事看到后,流传开来。战友见面时以此称呼,领导偶尔提及。3年后,1961年9月,又一会议在庐山举行。毛泽东接见工作人员,认出卢绍明,称他“庐山王”绍明同志。大家希望再获题字,卢绍明代表说明请求。毛泽东同意,几天后派人送来信件。信封写“送交庐绍明同志”,内附抄录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四句诗。管理局同志传阅,卢绍明看到信封字样,写下改名申请书。这事件源于题字互动,体现了高层对基层的关注。 题字事件细节简单,却有深意。1958年那次,毛泽东直接题“庐山王”,卢绍明收到后,外号传开。1961年会议,接见后大家提出想法,卢绍明转达。信件送达,信封用“庐绍明”称呼,这直接促使他申请改名。诗句选自李白作品,管理局保存作为纪念。这事在小范围内流传,显示名字变化的偶然性。庐山作为会议地,类似互动常见,但这次特别导致改姓。卢绍明从卢到庐,源于信封字样,没有复杂背景。ただ反映时代风貌。 申请上报省里,开会讨论后批准。卢绍明正式改名为庐绍明。“庐山王”称呼在圈子内更广传。管理局挂起题字复制品,同志们传阅故事。他继续局长工作,巡视景区,安排接待。每年夏季,检查设施。名号渐为人知,战友聚会时提及。他的生涯以管理局为主,直至退休。这后续显示改名后生活平稳,没有大变化。 改名后,庐绍明职责不变,管理庐山日常。管理局团队用新名称呼,他适应很快。题字事件成为轶闻,在当地流传。庐山会议多,他参与保障工作。退休前,他整理档案,保存信封。故事流传,体现基层干部经历。这发展逻辑清楚,从事件到结局,顺其自然。
1961年的一天,中南军区庐山管理局局长卢绍明下了班后,提笔写了一封申请书。很快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8-31 20:05:37
0
阅读:84